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疆

新疆

地名。清代以其名名地者有四:一指贵州古州、丹江、安顺、镇宁等地;一指四川大、小金川一带;一指云南昭通、永善地方;一指天山南北地区。系雍正、乾隆年间为区分新、旧辖区而采用的名称,寓“新辟疆土”之意,而非指某一固定地域。其成为专指某一固定的地域是在乾隆、嘉庆以后,主要指原西域,即东起哈密、巴里坤,西至巴尔喀什湖,北达斋桑湖,南抵昆仑山之间的广大地带。清嘉庆十二年(1807)祁韵士《西陲要略》、道光元年(1821)成书的《钦定新疆识略》,就是以上述地域作为撰作范围的。光绪十年(1884),新疆置省,刘锦棠任巡抚。自是,其地理含义正式确定,并为各书共同使用。原伊犁将军管辖地区及哈密、巴里坤一带全部被归于新疆省范围,分为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和伊塔四道。民国八年(1919),阿勒泰并入新疆,称阿山道,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大致相等,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

猜你喜欢

  • 阿济拜

    ①(?—1652)清初将领。蒙古巴林部人。卓特氏。初事后金帝努尔哈赤,任牛录额真。天命三年(1618),从贝勒阿巴泰击明总兵张承荫。次年破明总兵杜松于界凡。七年(1622),败明兵于沙岭。天聪三年(1

  • 和尚

    ①元朝大臣。玉耳别里伯牙吾氏。忽都思子。初袭父职任百户。宪宗九年(1259),随忽必烈攻鄂州(今武昌)。世祖中统三年(1262),随军讨李璮,以功升阿剌罕万户府经历。至元五年(1268),随都元帅阿术

  • 铜爨

    古炊具。南北朝时期,梁益州的僚人用铜铸制的一种炊具。口大腹宽,既轻又薄,极易熟食。

  • 夜落隔通顺

    ?—1028宋代甘州回鹘河汗。一作伊噜格勒栋硕尔。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即位。同年五月,遣使阿葛之等贡方物。6月,被宋册封为归忠保顺可汗王。与宋关系密切,贡奉不断,被宋称为“外甥可汗王”。四年(

  • 捡骨葬

    见“拾骨葬”(1621页)。

  • 大成国崇文阁大学士黄晓谕

    大成国农民革命文告。清黄子深(?—1861)撰。一篇。子深,广东顺德人,拔贡出身,清咸丰五年(1855)四月,随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入桂,共创大成国,掌撰写各种文告制度,为大成国政权中首屈一指的文官,受

  • 刘没铎

    北周时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北魏起义首领※刘蠡升之孙。武帝建德五年(576),乘北周败北齐于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市)之机,取齐人所弃甲仗,聚众起义,被拥立为圣武皇帝,建元石平。次年,遭

  • 万俟洛

    字受洛干,又作寿乐干,也写作万俟干、万俟受洛。族属匈奴。太平(治今陕西宜川县东南)人。太尉万俟普子。勇武善骑射,为族众所服。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随父从破六韩拔陵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

  • 陇川设治局

    见“陇川宣抚司”(1255页)。

  • 十八寨起义

    明代云南弥勒州(今弥勒县)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地方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以屯田为名强占民田,致使“民不堪命”,于正德九年(1514),在彝族弥勒部首领阿忽领导下,十八寨(砦)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