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年班

年班

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上层王公朝觐所定的一种礼制。规定每年在旧历年前,分班轮流到京朝觐,故称。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王公、台吉、都统等于年节朝觐。六年规定,每年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前到齐。八年(1651)规定分班。以后各族、各地区、各时期作了具体规定。一般内蒙古分为3班,厄鲁特蒙古分为4班,察哈尔蒙古分为5班,外蒙古分为6班。以年班作为绥服少数民族的手段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议定,朝会不来者罚俸6个月。五十九年(1720)规定,因故、或患病不能来者,应事先报请理藩院复查,如发现无故,托词而不朝,要给予治罪。年班来京蒙古分住内馆、外馆,新疆来京者住哈密馆,其余住四译馆。清朝政府按年班前来的人员提供路费和食宿,名为“廪饩”,依爵位高低规定给予不同廪饩。对于送来的贡品并给予回赏。年班制度是清朝笼络少数民族上层采取抚绥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

猜你喜欢

  • 译字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内设识汉、藏文之教习2人,汉、藏文学生各8人。初由※东科尔充当,后为熟悉藏文闲散人员充当。办事勤劳者,准戴五品蓝翎、发给功牌执照;凡各处呈文由该房译为汉文或藏文,再由文案加条

  • 麻衣则

    即“布尔杂补”(469页)。

  • 高皇歌

    畲族历史叙事诗。又称盘瓠歌、盘古歌、龙皇歌、盘匏王歌等。各地流传本详略不一,内容大同小异。七字一行,长者达三四百句。一般由回忆、出征、成亲、隐居、打猎殉身、迁徙和尾声等9节构成。内容是根据畲族原始图腾

  • 古禄格

    ?—1666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原居海西女真叶赫部。及叶赫部为建州女真所并,归依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居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号楚琥尔。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

  • 寄库

    见“戴辣”(2574页)。

  • 定国公

    大成国农民革命领袖之一李文彩(永淳壮族)的称号。参见“李文彩”(1028页)、“大成国农民革命”(101页)。

  • 陈告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埿绿能啰”。属中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6承旨、6都案、17案头。

  • 张凤藻

    清代书画家。字镜芝。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县诸生。约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人。工诗、书、画,时有“郑虔三绝之目”。尤善篆、隶,见重于学使、书法家何绍基。著有《金石府韵府》行世。

  • 虎益

    元朝官员。唐兀人。本河西人,夏兀纳城钤部官穆苏和勒善子。姓其祖名虎,因以为氏。从讨李璮有功,以承事郎知万户府事。从李恒下襄阳,又从徇地江西,破刘槃、熊飞诸军,凡定江西州7、福建州3、广东州14。护送宋

  • 大天兴国

    五代时继南诏、大长和国之后建立的政权和国号。亦作“天兴国”,又说为“兴源国”或“兴元国”。后唐天成三年(大长和国天应二年,928),剑川节度使杨干贞(白蛮)杀大长和国末代主郑隆亶,立清平官赵善政(白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