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努语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母,一般有带鼻冠音的清闭塞音声母,少数地区鼻冠音已消失,只保留清闭塞音。送气音声母和清化音声母都只出现于单数调音节。带塞音韵尾的韵母都是壮语借词韵母。一般有8个基本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一般较复杂,有的专门有变调调值。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构词能力较强。合成词比较丰富,以修饰式的居多。借词以壮语为主,有的汉语借词往往要通过壮语为中介。早期借词以单音节居多,近期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文化用语。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形容词、状词和指示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后,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名词前面一般可以带量词,这种量词的用法,有定冠词的作用。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动词谓语后。布努语与自称“巴哼”、“唔奈”、“优诺”、“炯奈”的瑶族语言都比较接近,语言特征错综复杂,给布努语划分方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根据词汇的差异、民族自称的内在联系和风俗习惯,布努语大致可划分为布努、瑙格劳两个方言。①布努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广西西部有使用布努语的瑶族居住县份大都有使用布努方言的人,云南、贵州也有少量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23万。布努方言还可分为东努、努努、布诺3个土语。东努土语分布在广西大化、都安、巴马3个瑶族自治县和田东、平果、河池、马山、上林、百色、德保、宜山、隆安、宾阳、来宾、忻城以及云南的富宁、贵州的荔波等17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7万;努努土语分布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凌云、田林、东兰、凤山等5个县,使用人口约有6万;使用布诺土语的人不多,分布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一带,使用人口约有2万。②瑙格劳方言可分为包诺、努茂两个土语,使用人口约有2万5千。包诺土语分布在广西的南丹、河池、天峨、贵州的荔波等县,使用人口占整个方言人口的92%。努茂土语分布在荔波县部分山村,使用人口仅2千。两个方言的差别比较显著,方言间不能自由交谈,土语间通话也有困难。

猜你喜欢

  • 敞失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一说为※都儿鲁斤诸部之一)。铁木真(成吉思汗)于桑沽儿小河独立建营时,该部首领率众来归。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与诸部共举铁木真为蒙古部汗,随从征伐。开禧二

  • 新疆龙堆奏议

    书名。清满洲镶黄旗萨迎阿任伊犁将军时部分奏折集。4卷。共收奏疏80篇。内容涉及道光末年新疆政治、经济、边务等事。叙事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四日,止于同年七月五日。是研究当时新疆社会状况的重要

  • 伊勒都齐

    ?—1677清朝将领。世居察哈尔。蒙古族。姓莽努特。天聪年间(1627—1636),率众投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护军参领。天聪八年(1634),随皇太极征明,由宣府入边,率所部攻克12堡。崇德五年(

  • 蒙古饮食疗法

    蒙医提倡的传统疗法之一。始见录于元太医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此书总结蒙古族及其他民族饮食经验,对于如何择食养生、治疗疾病,如何避免食物中毒及解毒,皆有论述。至18世纪,益希班觉著※《甘露之泉

  • 仆杂

    彝语音译。意为※呷西奴隶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荞麦皮、嫩野草、蒿子叶等做成。民主改革前,生产的粮均被奴隶主占有,单身奴隶一无所有,连人身都是主子的,仅能以此充饥。

  • 布孔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 满福

    ? —1757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康熙五十二年(1713),袭世管佐领。雍正五年(1727),授三等侍卫,署参领。乾隆三年(1738),授护军参领。历蒙古镶蓝旗副都统、护军统领、热河副都

  • 明正宣慰司

    清代康(喀木)区藏族土司。驻打箭炉。元代在喀木地方分置长河西、鱼通、宇远3安抚司。明代废安抚司,合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康熙五年(1666),置明正宣慰司,三十九年(1700),西藏营官侵扰炉边

  • 宗哥河之役

    唃厮啰政权抗击西夏入侵河湟的战争。宋景祐二年(1035),唃厮啰政权首领啰厮啰率本部兵万余人,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北之猫牛城阻击夏人李元昊部将苏鲁儿所部3万5千众,大败之,苏鲁儿被执。继因元昊亲率大军

  • 只罕帖木儿

    伊儿汗国第十四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阿八哈汗曾孙,阿剌弗朗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五年,被札剌儿部人洒克哈散等拥立为汗,别号也速丁,据有报达(今伊拉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