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贺氏

大贺氏

契丹族的一支。源出东胡。为契丹历史上最早部落联盟中的核心氏族。始见于《旧唐书》、《唐会要》。一说即※古八部中的※何大何部。因其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故亦为契丹最早部落联盟的名称。大约始于隋、唐之际(618年前后,一说始于贞观二年,628年),至开元十八年(730),延续一百余年,构成契丹开国前第二个历史时期。时大贺氏统领契丹八部,拥兵四万,分布于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以北,潢河(今西喇木伦河)流域一带,东接高丽,西连奚,南临唐朝营州,北毗靺鞨、室韦。经济以牧猎为主,居无常处,平时各部自行,凡调发攻战,或国有灾疾,则八部聚议,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先后任首领者有:※咄罗、※摩会、※窟哥、※阿卜固(一作阿不固)、※李尽忠、※失活、※娑固、※郁于、※咄于(一作吐于)、※邵固等。初附突厥,入唐,始通中原,与唐关系日趋密切。武德六年(623),咄罗遣使献名马、丰貂。贞观二年(628),首领摩会率众投唐,并赴长安进觐唐太宗,受唐赐“鼓纛”,自是,常入贡。十八年(644),窟哥率兵助唐伐高丽,受唐封左武卫将军。二十二年(648),举部归唐,唐于其地置松漠都督府,改契丹八部为十州(以※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间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并玄州共十州),改※辱纥主(各部首领)为刺史,以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县男,赐李姓,显庆(656-661)初年,又拜左监门大将军。时契丹名义上成为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原关系极为密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因不堪武周地方官吏的侮掠,李尽忠率众反,据营州(今辽宁朝阳),自号“无上可汗”。寻遭镇压,契丹又附突厥。开元二年(714,一作三年),失活见突厥势衰,再度归唐,唐玄宗赐书铁券,封松漠郡王,拜松漠都督府都督、左金吾卫大将军、静析军经略大使。五年(717),入朝觐玄宗,玄宗以永乐公主赐婚。失活卒时玄宗亲为之举哀,令其弟娑固继任袭封。继后十余年中,契丹与唐一直保持密切关系,贡使不断,十年(722),唐以燕郡公主赐婚郁于;十三年,又赐咄于紫袍、银钿带,封中郎将;是年,邵固入唐随玄宗封禅泰山,尚东华公主。直至开元十八年(730),契丹部落联盟内乱,军事首领※可突于杀部落首领邵固,另立※遥辇氏首领※屈列为部落联盟首领,投突厥。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自此结束。以后,大贺氏逐渐成为契丹开国皇族※三耶律(即大贺、遥辇、世里)之一。

猜你喜欢

  • 处和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是名见于《新唐书》。《新五代史》和《五代会要》记为啜米部。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率众附唐,

  • 朱雁秋

    近代爱国志士。安徽省寿县人。回族。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同盟会员,随柏文尉至安庆,任三十三军混成旅旅长。曾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隐居上海,为青帮第二十一代帮主。借势,重返安庆,广收门徒,成为黑社会头领。

  • 游牧喇嘛

    清代内、外蒙古地区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内、外蒙古地区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游牧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内外蒙古佛教事务由清理藩院和驻库伦办事大臣协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内

  • 陈六

    见“萧孝穆”(1994页)“耶律庶成”(1320页)。

  • 素布多尔札布

    见“索布多尔札布”(1833页)。

  • 偰哲笃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合剌普华之孙。吉安路达鲁花赤偰文质之子。延祐二年(1315),第进士,与马祖常、欧阳玄等著名文士为同年。初任广东廉访佥事。至正(1341—1368)间,任吏部尚书。十年(1350

  • 噶尔玛岱青和硕齐

    见“丹津”(356页)。

  • 辛卯侍行记

    书名。清陶保廉撰。6卷。是书为作者于光绪十七年(1891)随父陶模赴新疆任巡抚的旅行记。凡沿途所经山川、路程、隘口、城村、古迹、民物、风俗等,无不毕载。作者在记叙上述见闻的同时,还广征博稽,对历代典籍

  • 孛罗忽勒

    见“博尔忽”(2150页)。

  • 新觉劝

    即“寻阁劝”(9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