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

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以民族利己主义对待和处理同相对弱小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帝国主义时代,大民族一般均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他们对一切相对弱小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一般表现为:在思想上以“优秀民族”自居,岐视弱小民族;在政治上压迫、强迫同化弱小民族;在经济上剥削、掠夺弱小民族。大民族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行为往往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中国,由于汉族人口多,力量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统治民族的地位,所以大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大汉族主义;但在某些地区,某些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在该地区内表现出大民族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大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族平等,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存在大民族主义思想的残余,在一个国家内或一个地区内还要反映到民族关系上。但在民族平等总原则的制约下,其思想与行为均受到批判和制止。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式处理,实行教育和疏导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团结一批评自我批评一团结”的方式处理。

猜你喜欢

  • 宁远国

    参见“钹汗国”(1875页)。

  • 清代驻藏大臣考

    书名。丁实存著。1943年成书。该书取材于《东华录》、《卫藏通志》、《大清会典》、《耆献类徵》、《宣统政纪》、《清史稿》、《筹藏奏牍》等书。概述西藏近300年受中央王朝统治之历史,详论清朝对蒙藏宗教政

  • 云吉祥

    见“高风英”(1911页)。

  • 王公

    清代封爵统称。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和辅国公6等。原为对满洲贵族的专用封号。后亦用以封赠某些民族上层人物,有宗室、蒙古、回部(维吾尔)、唐古特(藏族)王公之分。宗室王公又称八旗王公,皆冠宝石

  • 元颐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

  • 卢沟河

    河名。即今永定河。辽代始见其名。一作芦沟河。大定十年(1170),金政府议决疏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因山东岁饥未动工。十一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并提出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今白河

  • 孝折

    藏语音译,意“扈从”、“随员”。其中大贵族属下者,系经原西藏地方政府封授世袭,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农奴,靠剥削为生,民主改革时被划为农奴主或农奴主代理人,属于剥削阶级。后逐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北路壮戏

    参见“壮戏”(887页)。

  • 雍中旺尔结

    清代四川绰斯甲土司。藏族。※工噶诺尔布子,金川土司之甥。乾隆三十八年(1773),父卒,袭职。率土兵随清军征金川。三十九年,复率土兵经金川,奋勇出力,节次夺碉,受赏银百两。四十年以从征金川功,颁宣慰司

  • 崇彝

    约1862—1930清末民初蒙古族学者。字泉孙。蒙古正蓝旗人。自幼好学,博及经史,尤熟谙掌故。光绪朝,累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著有史学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至20世纪30年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