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沟遗址
位于今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约10公里的天山脚下。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遗址存房址、灶坑、墓葬。1977年发掘其中6座古墓葬,约200平方米,出土遗物100余件,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石器中磨制石器占78%,石锄、石纺轮、磨台、石杵等磨制技术已达相当高水平。遗址中还出土大量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类残骸,推断当时经济生活为农、牧业并重。属西周至战国时期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位于今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约10公里的天山脚下。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遗址存房址、灶坑、墓葬。1977年发掘其中6座古墓葬,约200平方米,出土遗物100余件,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石器中磨制石器占78%,石锄、石纺轮、磨台、石杵等磨制技术已达相当高水平。遗址中还出土大量农业生产工具和谷类残骸,推断当时经济生活为农、牧业并重。属西周至战国时期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西夏职官上品封号。西夏语音“领宁令”。在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处于皇太子位下,与俱足封号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一说为故氐道简称。西汉以秦故道县改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关东南(或说在今陕西凤县与甘肃两当县之间)。西晋后废。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武装。又称回民连。1945年成立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清真寺。马守仁任连长,马永隆任指导员。以保家卫国为宗旨。1946年与赤峰匪首张道轩及地主武装进行战斗,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该
?—1826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图博特氏。大学士※保宁子。乾隆六年(1795),由监生授蓝翎侍卫。嘉庆四年(1799),升三等侍卫,八年,升二等侍卫。十三年(1808),袭三等义烈公爵,授散秩大臣
见“成吉思汗”(744页)。
1863—1922清末民初抗垦斗争组织者。又译作陶克涛、陶各陶、陶什陶、套克套、脱克脱、陶克陶胡等。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北部塔户域人。蒙古族。姓包。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反对清政府的移民开垦政策和旗札萨
?—1672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佐领木科里第三子。初任护军校。天聪六年(1632),太宗亲征察哈尔,分兵略明大同,至朔州,与参领道喇等击败出城兵。崇德三年(1638),署护军统领,随贝勒岳
书名。元代回回人萨德弥实编撰。乃作者考订各家方书,博采经验诸方,加以分门别类,于泰定三年(1326)修成并刊行。为元代著名医方类书。凡15卷,分24门。原本早佚。传世为残钞本。今有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
见“白马岭之战”(607页)。
撒拉族民间史诗。产生于清代。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用撒拉语演唱,内容叙述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领导的反清起义。全诗对起义的全过程,如:起始缘由,攻打河州,围攻兰州,苦战华林山,直至全部义军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