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

南北朝和隋唐时乐舞曲名。以语兰陵武王高长恭入阵勇战状而得名。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王高澄第四子,北齐王宣帝高洋侄。史称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自以为不能使敌人畏惧,常戴面具出战。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东西魏军在芒山(今河南永成县东北)大战,兰陵王为中军,率五百骑入西魏军,至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下,被围甚急,城上人不识,兰陵王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为《兰陵王入阵曲》共歌之,后流行于时。舞者戴假面具,紫衣金带,手执金桴,摹拟兰陵王上阵指挥、击刺姿态。虽属软舞范围,但威武雄壮,为融合北方民族歌舞艺术的结晶。唐代称此乐舞为《大面》(见《旧唐书·音乐志》及唐崔令钦《教坊记》),亦称《代面》(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又以《兰陵王》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3段130字或131字。

猜你喜欢

  • 萧英

    见“萧特末”(1998页)。

  • 高明清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第四子。受封为定远将军。初被父派往统矢府(今姚安)镇守。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滇东三37部不断起兵反抗高氏和段氏统治,父率兵讨平之,遂被派

  • 制举宏词科

    制举科与宏词科的合称。金代特设的延揽人才的制科之一。明昌元年(1190),于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和女真进士诸科之外增设此科。制举科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学宏材”、“达于从政”等科目

  • 茹茹公主

    南北朝时期柔然公主。一作“蠕蠕公主”。郁久闾氏。※阿那瓌可汗女,东魏权臣※高欢妻。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时,值柔然强盛,争相与阿那瓌和亲,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西魏文帝元宝炬率先与阿那瓌通婚,欲连兵征讨东魏

  • 辇真吃剌失思

    元代乌思藏高僧。文宗、宁宗两朝帝师。《元史·释志传》载:“天历二年(1329),以辇真吃剌失思嗣(帝师),”并命帝师率众弟子作佛事于大都凝晖阁。据史载,天历二年十二月,帝师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圆

  • 高句骊

    古族名与古国名。省称句骊,《魏书》等作高句丽。公元560年北齐废帝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亦称高丽。为古貊族一支,有说即《周书·王会解》中之高夷。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地因其名置县,

  • 玉孜伯克

    见“玉资伯克”(477页)。

  • 阿什达尔汉

    约1580—1642清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纳喇氏。叶赫贝勒※金台石族子,太宗※皇太极舅。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时,率所属来归,授佐领。后金天命六年(1621),从征明奉集堡、辽阳,论功授一等轻车都尉

  • 土知县

    官名。明代正式改称县令为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负责主持一县事务。秩正七品。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县,亦如之,任命当地豪酋、头目为土知县,颁给铜印、敕书,赐以冠带,一般准世袭。因其故俗,附辑土民

  • 审刑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与合力啰”。2正、2承旨、8都案、2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