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又改为镇江府。明属南京。清康熙后属江苏省,雍正后辖境领有今镇江、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市、县地。1912年废。
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润州为徽宗潜邸,升为镇江府。治丹徒县(今镇江市)。属两浙路。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又改为镇江府。明属南京。清康熙后属江苏省,雍正后辖境领有今镇江、丹徒、丹阳、溧阳、金坛等市、县地。1912年废。
?—1163金辽阳(今属辽宁)人,字浩然。太祖定辽东,为承应御前文字。天会八年(1130),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提点缮修东京宫阙,超迁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协助制定朝仪。又任大理卿,详定内外仪式。累
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置。治今新疆米泉市境,一说在今乌鲁木齐市南乌拉泊古城遗址;一说为今昌吉县城东不远的唐代破城子。属庭州。贞元中地入吐蕃,县废。咸通七年(866),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北庭、
又名酉溪(《水经·沅水注》)。今湖南沅水支流,汉武陵郡内五溪之一。汉至南朝时,槃瓠蛮后裔的一支酉溪蛮聚居两岸一带,与雄、、午、辰四溪所居蛮族合称“五溪蛮”。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京察。是年为辛亥年,故名。时吏部尚书孙丕扬在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支持下,将宣党首领汤宾尹、昆党首领顾天埈及附和者数人降黜,因而遭宣、昆党人攻击。不久,孙丕扬等辞去。后魏忠贤掌权
184—268魏晋之际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字休征。王览异母兄。早丧亲,继母不慈,仍侍之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先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乃解衣欲“剖冰求之”,被封建社会视为至孝的标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宾之佐。协掌接待宾客之事。唐、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除一作蒢(《水经·沔水注》)。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宁州刺史任太洪破北魏东洛、除口二戍,进围关城,即此。
519—605隋河间阜城(今属河北)人,字元蔚。少好学,博涉经史,人称书库。初仕东魏、北齐,察孝廉,迁太常博士、大理正。北周时,为济北太守。入隋,拜汝南太守,历息、伊、道、淄州刺史,所在皆有惠政。
篇名。清王韬撰。同治元年正月四日(1862.2.2)王韬以黄畹名义于苏州上书太平天国总理苏福省民务逢天义刘肇钧请呈忠王李秀成,劝太平天国与洋人和约,缓图上海而与清朝力争上游。该书为清军所得,王韬遭清政
即“建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