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州
唐武德六年(623)置南石州,贞观九年(635)改名。治石龙县(今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广西北流市南部地区。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陵水郡。天祐元年(904),朱全忠以“辩”、“汴”声近,改为勋州。五代南汉时复旧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又改为化州。
唐武德六年(623)置南石州,贞观九年(635)改名。治石龙县(今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广西北流市南部地区。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陵水郡。天祐元年(904),朱全忠以“辩”、“汴”声近,改为勋州。五代南汉时复旧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又改为化州。
911—949辽六院部人,字曷鲁。会同六年(943),为南院大王。以所部兵从太宗攻后晋。大同元年(947)太宗死,与耶律洼、耶律安抟等拥立世宗,加采访使。
1714—1774清福建漳州人。广东洋商。少习商贾,及壮至粤。悉通外语,屡贩丝茶至吕宋(今属菲律宾)。成巨富,寄居广东,开张同文洋行,冠于一时,户部注册称富户。后在广州购地一段,定名龙溪乡,又在西关创
户籍制度用语。亦称漏户。指一家俱不在户籍上登记的人户。历代都有,主要为逃避差徭。北魏孝文帝时已很严重,《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北齐文宣帝时,户口益多隐漏
官名。东汉建安中曹操置。荀衍以此职守邺都,督河北事。
阶官名。金代教坊阶官。二十五阶之第十八阶,秩正八品上。
书名。旧题周时吕望(姜太公)撰。凡六卷。《隋书·经籍志》始有《太公六韬》五卷,后人研究认为系战国时作品,或说系汉代人所作。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前两篇以吕望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①西魏、北周府兵领兵机构。《北史》卷六十“史臣曰”:“每大将军督二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②隋唐府兵基层组织。隋代左右卫、武卫、武候、领军府及
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改置车里军民府,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按傣族传统,下辖十二个版纳。治今云南景
北宋建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有汴、黄、惠民、广济(五丈)四河通漕运,合称“漕运四河”。或以金水河为四河之一,不数黄河,但金水河虽流贯都城,实非漕运所经。漕运四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