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谷梁传

谷梁传

谷(榖)

书名。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春秋》三传之一,属今文经学重要典籍。相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俶、嘉、喜、寘)作。《尸子》记载为十五卷(见《元和姓纂》),《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一篇。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汉初始传者为鲁申公,后有尹更始、蔡千秋、刘向传之。以问答形式解经,略于史实,重在阐述《春秋》之“义理”,然持论较《公羊传》为平正,为研究战国至汉初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汉宣帝时立于学官,设博士。初与经文别行,晋范宁作集解时,将经传合并为二十卷。唐以前有尹更始、唐固、糜信、张靖、徐乾、胡纳、程阐、孔衍、徐邈、段肃、孔尹揩十余家注本,范宁集解流行后,诸家皆废。今《十三经注疏》本为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另有清钟文烝《谷梁传补注》。

猜你喜欢

  • 二姚

    相传为*虞思的两个女儿,嫁夏少康。

  • 誊录院

    官署名。又称誊录所。科举考试中掌管誊录试卷的机构。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礼部试始置。举人纳卷后,密封卷头,编成字号,发送誊录院,在宦官监督下,由誊录官指挥数百名书手抄录成副本,再送考官考核定等。此

  • 振威校尉

    官名。唐始置,为从六品上武散官。北宋初沿置,元丰改制废。

  • 上计掾

    官名。亦称上计掾史。东汉、三国和南朝宋、齐及十六国前燕等均置,为县(道)、郡国派赴上级机关或京师呈递计簿的属吏。

  • 皇宋十朝纲要

    书名。宋李(埴)撰。二十五卷。宋太祖至高宗十朝编年体史书。每帝首卷列举年号及宰相、参政、枢密使副、使相、三司使、御史中丞等姓名,载科举之年取士数与州府废置,然后按年代顺序记朝政大事。采

  • 知枢

    宋代知枢密院事的简称。

  • 龙里长官司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龙里等寨长官司置。长官杨姓。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康熙十一年(1672)改龙里县。司治龙里(即今贵州龙里县),管耗寨、八开等五十寨。居民有侗族、苗族。

  • 李之仪

    北宋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字端叔。李之纯从弟。元丰进士。苏轼知定州,辟管勾机宜文字。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二年(1099)监内香药库,以尝从苏轼辟,勒停。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

  • 海?

    即海贝。明清云南等地所用之货币。产于闽、广及老挝沿海地区。每颗称一妆,四妆为一手,四手为一缗或一苗,五缗为一索。每索约值银六厘。

  • 元祐党人碑

    北宋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用蔡京为相,以崇奉熙宁新法为名,否定建中初政。又令籍定元祐旧党姓名,蔡京开列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其中包括新党陆佃等,悉称奸党。御书刻石,立于端礼门及各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