緐阳
一作繁阳或繁扬。春秋、战国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北。《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庚緐阳”;《左传》襄公四年(前569):“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定公六年(前504):“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均即此。
一作繁阳或繁扬。春秋、战国楚邑。在今河南新蔡县北。《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庚緐阳”;《左传》襄公四年(前569):“楚师为陈叛故,犹在繁阳”;定公六年(前504):“子期又以陵师败于繁扬”,均即此。
①北宋景德四年(1007)改永安县置。治今湖北咸宁市。属鄂州。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②唐天宝七载(748)以万年县改名,与长安县同城而治,即今陕西西安市。辖今西安市东部地区。乾元元年(758)复为
关隘名。在今云南广南县东南。明、清属广南府。
官名。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置,为中书省主要官员。与中书右丞并称“左右辖”,佐宰相处理政务,位居执政,正二品。初员数不定,至顺元年(1330)定员一人。行中书省亦置,员额、品阶同中书省。明初沿置,
东汉改博山县置。治今河南淅川县南。属南阳郡。南朝齐改名县。隋复名顺阳县,移治今河南邓州市西。唐武德六年(623)废。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复置。金废入穰城县。元复置,后至元二年(1336)废入内乡
1317—1383元末明初浦江(今属浙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克金华,被召与胡翰等讲经史,论治国之道。次年,为学正。未几,弃官北逃,投归元朝。二十一年,出任淮南江北等
唐昌黎(治今辽宁义县)人。大历中,任工部尚书。累迁右散骑常侍,以尚书兼太子少保致仕。以八分名家,风流闲雅,庄重有法,世谓蔡邕中兴。遗迹有《荥阳王妃朱氏墓志》,笔法清劲,推为正本。
农作物品种类型名称。《诗经·閟宫》:“黍稷重穋,植稚菽麦。”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先种曰植,后种曰稚。”这说明当时黍稷和菽麦等作物,都已经培育和选择了不同熟期的品种。此乃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最早
唐、宋州府衙门胥佐统称。唐末、五代,多由衙校充当,称将吏衙前,属军职,分管州府各种公务,有都知兵马使、兵马使、中军使、都押衙、押衙、教练使、子城使等名目。宋初沿置,不属军职,用为公人迁转之阶,掌主管官
太平天国机构名。金田起义初由军中手工业工人按技艺编成,生产军用物资。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扩及社会,现可考者有:木营(建筑)、土营(一作瓦匠营,从事挖地道攻城、建筑)、金匠营(铸印、打造金银器皿)、织营
书名。元陶宗仪撰。九卷,补遗一卷。卷一至卷八及补遗,载录历代书家约二千余人,上起三皇,下迄元代,各有小传。卷九专论书法。初刻于明洪武九年(1376),有武进陶氏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