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司使
唐德宗以后,有大狱,即以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合议审理,称大三司使。
唐德宗以后,有大狱,即以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合议审理,称大三司使。
1881—1919清末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字翼若。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习法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同盟会。山西发生收回矿权斗争,撰《告山西父老书》声援。次年秋归国,充山西法政学堂监督和《晋阳报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666):晋侯“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即此。以产良马著名。《左传》僖公二年(前658):“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
书名。五代何光远撰。原三卷,今本十卷,六十六条。皆以三字标题。记唐至五代十国时轶事琐闻,以蜀事居多。其中薛涛、牛希济、李珣等蜀中诗人事迹,尤可与孟棨《本事诗》、范摅《云溪友议》等书相参证。所录诗歌,为
元保定(今属河北)人。初事忽必烈,以勇略赐名昔剌拔都。攻钓鱼山及阿里不哥有功,授武卫亲军千户。中统三年(1262),从征李璮。至元十五年(1278),攻夔府(今重庆奉节)有功。十六年,徙镇万州(今属重
官名合称。十六国时后赵置宁东、宁西、宁南、宁北将军,合称四宁将军。前燕、后秦均有宁东将军。南朝梁亦有四宁将军,拟四镇,二十二班。
1001或1002—1047北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师鲁。天圣进士。历知光泽、伊阳等县,有能名,召为馆阁校勘。因反对以朋党为范仲淹罪,黜监唐州酒税。曾作《叙燕》、《息戍》等篇,论述燕地及西北形
官名。又称司功参军。隋开皇三年(583)改诸卫、太子诸率、诸王府、诸州功曹参军事而置。大业三年(607)均改为司功书佐。唐武德中,改诸府、州司功书佐为司功参军事。三都、六府各置一至二员,正七品下,掌考
官署名。清代刑部所属十八清吏司之一。简称直隶司。乾隆六年(1741),改现审右司设。掌核顺天府、直隶及八旗游牧察哈尔左翼所属刑名案件。兼理京畿道御史、顺天府府尹、东西陵、热河都统、围场总管、密云副都统
内侍阶官名。金、元皆置。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秩正七品下。元十四阶第七阶,正五品。
即“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