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宾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宾之佐。协掌接待宾客之事。唐、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宾之佐。协掌接待宾客之事。唐、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即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皆以诗文名,属公安派。
宋时无男丁、由妇女当家长的户。不服差役,自王安石实行免役法后,须纳助役钱。
一作金本巴。藏语称瓶为奔巴,此指金瓶。参见“金瓶掣签”。
1778—1853清江苏武进人,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历官江、浙、粤东等地,后擢温州镇副总兵,因病未就,退居南京。能诗善书画,亦能吹箫、弹琴、击剑。尤精于画山水,画风文秀,然画面过于平实。所画《松
1341—1376元末明初滁州(今属安徽)人,又名道舍,字德明。元至正十四年(1354)投朱元璋,被收为义子。后从战,以天宁翼元帅守宁国,进江西行省参政。取江西、福建有功,进左丞。相继留守潼关、成都、
清末置。系初级及地方审判厅的低级人员,掌发送文书及承命执行判断及没收之物件。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夏官府长官,员一人,多省称为大司马。掌军政,征伐敌国,主持四时练兵讲武,祭祀则掌宿卫,庙社则奉羊牲,并掌官员迁调。因掌兵权,故多由皇帝或执政者子弟及亲信担任。
官署名。元侍卫军的指挥机构之一。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时为屯田府。大德十一年(1307)增其军数,立大同等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后一度移属徽政院,并改为中都威卫使司。至治元年(1321)始改为忠
官制用语。宋代官员差遣的一种窠阙。有些差遣,如监察御史、省郎以上官员,秘书省书局编修官,各路节镇通判,各州教官,大理寺法官等,朝廷较为重视,定为政事堂掌握的窠阙,由宰相、执政直接注授,称堂阙。堂阙皆为
即“明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