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下

门下

①汉朝郡县分曹治事,其亲近诸曹常冠以门下二字,如门下督盗贼、门下贼曹等。②魏晋南北朝时常为门下三省即散骑省 (集书省)、侍中省、西省之代称,自南朝梁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专指门下省。参见“门下省”。③南齐为“侍中”别称。


1、门下吏的省称。《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汉书·霍去病传》:“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2、郡县佐吏。汉朝分曹办公,其亲近诸曹多冠以“门下”二字,如门下贼曹、门下督盗贼等。在门下办事者称门下吏,在外部办事者称外部吏。晋和南朝,门下则为州主簿、西曹录事、省事、记室、书佐的总称。

3、门下三省的代称。魏晋南北朝时常为门下三省的代称。门下三省指散骑省(集书省)、侍中省、西省。在南朝梁和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则专指门下省。

4、侍中的别称。南齐称侍中为门下,称黄门侍郎为小门下。见《南齐书·百官志·侍中、给事黄门侍郎》、《文献通考·职官·门下省》。

5、对长官的敬称。朱熹《与江东陈帅书》:“不审高明,何以处此?熹则窃为门下忧之,而未敢以为贺也。”

猜你喜欢

  • 兼左户行参军

    官名。见“公府左户曹”。

  • 牧监副监

    官名。唐朝太仆寺诸牧监副贰,上监各置二员,正六品下; 中监各置一员,从六品下; 下监置一员,正七品下。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废。

  • 游徼狱吏

    官名合称,即游徼和狱吏。游徼掌巡逻,禁捕奸人盗贼;狱吏掌管拘押扣留审问犯人等。《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 道纪司都纪

    官名。明、清各府道纪司之主官。掌理各府之道众,颁发度牒。明洪武十五年 (1382)设,一人,从九品,无俸禄。清顺治 (1644—1661) 中沿设,一人,未入流。选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充任。

  • 祭器科经承

    官名。清制太常寺典簿厅设祭器科,以经承为主官,掌稽查保管祭器事务。

  • 安抚司同知

    官名。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安抚司之职官。位安抚使之下,协安抚使掌司事。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安抚司之职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正六品。有自己所辖之士兵及地区。世袭,其承袭

  • 宋朝耆长简称。

  • 道右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王乘象路时护卫。《周礼·夏官》: “道右,上士二人”,“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自车上谕命于从车。诏王之车仪。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从

  • 元侯

    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 “天子所以享元侯也。”杜预注: “元侯,牧伯。”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

  • 中政院院使

    官名。元置,为中政院长官,正二品,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及番之士、汤沐之邑。其佐官有同知、佥院、同佥、院判等。见《元史·百官四·中政院》。官名。元置,为中政院的长官。见“中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