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孔目官
吏名。①五代州府属吏。宋朝临安府所领九县各置一员,位点检文字下、副孔目官上。②宋期三司三部各置一员,分掌诸案事,任满三年无遗缺则出西头供奉官; 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司而废。③金朝都转运司置二员,掌勾稽文牍。
吏名。①五代州府属吏。宋朝临安府所领九县各置一员,位点检文字下、副孔目官上。②宋期三司三部各置一员,分掌诸案事,任满三年无遗缺则出西头供奉官; 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司而废。③金朝都转运司置二员,掌勾稽文牍。
官名。北宋有管勾六尚局,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参见“管勾六尚局”。
官名。唐置太子左右谕德,分属左右春坊。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时讽赞。员额各一人,秩正四品下。宋沿置,降其秩为从六品。辽左右春坊亦分置太子左右谕德,属南面官。金亦置左右谕德,与左右赞善同为东宫僚属。元于皇
官名。宋朝吏部侍郎右选置,参掌本选之事。参见“侍郎右选”。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武类科目。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诏举,裴敦复等二人及第。
武官名。南京置,为统领的佐官,地位在同统领之下。参见“统领”。
犹言白虎营、白虎军。汉时军队编制最大的单位称“部”(营),部置校尉一人。如西汉东汉皆置的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的“射声”、“虎贲”,既有“营”的意思,也有“兵种”的意思。故言“
官名。北魏置。为内廷派驻龙牧曹监察政务的官员,兼掌牲畜牧养事务。《魏书·吕洛拔传》: “(洛拔)长子文祖,显祖以其勋臣子,补龙牧曹奏事中散。以牧产不滋,坐徙武川镇。”参见“奏事中散”。
官名。晋朝置,为县属官,掌教学。《晋书·职官志》: “户千以上,置校官掾一人”。官名,东汉置,为县佐吏,掌管学校等事。东汉末年,因兵乱学校荒废。建安八年曹操“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
苑名。汉朝在西北六郡置养马苑,掌养军马、御马。白马苑在北地郡归德县。《汉书·地理志下·北地郡》:“归德,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马苑。”
“工部尚书”省称。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六部书之一,前期为燕、豫二王府属官。员额各一人,衔前分别冠“燕第”、“豫第”二字,官阶为职同总制。后期为六爵属官,员额一人。参见“六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