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
官名。契丹初为贵族子弟称号,其犯罪籍入者,没入瓦里,为皇室服役,称著帐郎君。入辽后,一些官衙亦设郎君官,如会同元年 (938),改南、北府及国舅帐郎君为敞史。北枢密院亦有郎君一职,还有横帐郎君等号。
1、门生故吏对府主子弟的尊称。《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復有尽言者也。”
2、唐人称新科进士为郎君或新郎君。《唐摭言·三·期集》:“同年初到集所,团司、所由辈参状元后,便参众郎君。拜讫俄有一吏当中庭唱曰:新郎君就座,只东双西。”
官名。契丹初为贵族子弟称号,其犯罪籍入者,没入瓦里,为皇室服役,称著帐郎君。入辽后,一些官衙亦设郎君官,如会同元年 (938),改南、北府及国舅帐郎君为敞史。北枢密院亦有郎君一职,还有横帐郎君等号。
1、门生故吏对府主子弟的尊称。《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復有尽言者也。”
2、唐人称新科进士为郎君或新郎君。《唐摭言·三·期集》:“同年初到集所,团司、所由辈参状元后,便参众郎君。拜讫俄有一吏当中庭唱曰:新郎君就座,只东双西。”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主管攻除草木及伐取林木禁令。《周礼·秋官》: “柞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火之。若欲其化也,则春秋变
官名。东汉献帝初平 (190—193) 末袁绍置。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绍到,遂屯斥丘,以 (保护其家属的) 陶升为建义中郎将。”官名,东汉末年袁绍置,掌宿卫或领兵征伐。《三国志
官名。西汉属少府,为乐府令副职。官名,汉置,为少府属官,佐乐府令掌管音乐,是乐府的副长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参看“乐府令”条。
即“对换”。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即“对换”,见该条。
见“功德司”。
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因其写于黄素之上,故名。详见“勋书”。
官秩等级。汉置,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次于二千石,银印青绶。西汉凡丞相司直、护军都尉、司隶校尉、西域都护、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等秩皆比二千石。东汉诸中郎将、光禄大夫、侍中、诸校尉也为比二千石。西汉
官名。金朝置,秩从九品,直省局属官。
官名。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正五品,奏补。掌审判。定额二十八人,刑科十九人,民科九人,分庭任事,每庭五人。
官名。汉魏少府有中藏府令丞至晋分而为三,即中黄藏、左藏、右藏,各置令及丞。东晋与南北朝无中黄藏令丞,隋改中黄藏为黄藏,置黄藏署令丞,属太府寺,为国库之一,职掌则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