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委员公署
官署名。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广东省政府于广东统一后为了整顿各县行政,加强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末,将广东全省划为广州、西江、东江、北江、南路、琼崖六个区域,每区各设行政委员公署,为省政府的临时代表机构。公署内分科办事,置秘书、科长及办事员,以佐理各项事务。行政委员秉承省政府之命,督率所属各县改革地方行政事宜,并得直接委派县长。次年十一月各县行政初步整顿以后,即行撤销。
官署名。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广东省政府于广东统一后为了整顿各县行政,加强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末,将广东全省划为广州、西江、东江、北江、南路、琼崖六个区域,每区各设行政委员公署,为省政府的临时代表机构。公署内分科办事,置秘书、科长及办事员,以佐理各项事务。行政委员秉承省政府之命,督率所属各县改革地方行政事宜,并得直接委派县长。次年十一月各县行政初步整顿以后,即行撤销。
官名,秦汉皆置,为皇后属官,掌中宫币帛钱财等,与东汉中宫私府令所掌同。有丞,皆宦者任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詹事》:“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
官署名。北洋政府置,见“东省特别区域高等审判厅”。
郡分职吏名。见“郡水曹”。
官名。周朝置。掌柔治韦草。见《周礼·冬官·考工记》。
宦官职名。明置,掌宫中祭祀、礼仪等事,其职如外廷的鸿胪寺。有属官十余人,自答应长随,选其动转便利、声音洪亮、仪表丰秀者为之。
县的等级之一。见“一等县”。
南齐“给事黄门侍郎”的俗称。
官名。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改开府仪同三司置,为从四品上勋官。宋初因之,为从四品勋官。徽宗政和三年(1113)罢文臣勋官,只授武臣及蕃官。金、元沿置。金为十二勋阶第六阶,从四品。元为十勋阶第六阶,从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掌理印信关防官章的铸造、勋章奖章奖旗纪念章的制发、本府所颁法规及公报的编印、职员录的刊行、公文用纸的划一印制等事项。设局长、副局长各一人,技正三至五人,科长三人,专员二人,
见“牌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