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猜你喜欢

  • 协揆

    清朝协办大学士之别称。

  • 掌教中士

    官名。北周置。正二命。一说为春官府属官。

  • 摄官

    官制用语。即兼官。又称权局、差摄。《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五代时,州县官多属摄官。北宋初年,诸路州县幕职官阙,选差有官人或罢任待阙人、举人等临时代理,亦称摄官。大祖开宝四年(971

  • 乘传使者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 征西大将军

    官名。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后27),任冯异为之,统兵征讨赤眉。两晋、南北朝为将军名号,多授统兵出镇在外、都督数州诸军事者。在武职中地位很高,居四征将军之上,历代皆不常置。两晋定为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如

  • 都督七军

    武官名。三国魏置,掌征伐。曹仁曾任此职,不常设。见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 行人司司副

    官名。明朝行人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从七品,专掌奉节出使诸事。

  • 沙苑监副监

    官名。唐朝太仆寺沙苑监次官,置一员,正七品下。

  • 掌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水中大夫掌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宫殿监督领侍

    宦官官名。清置,见“总管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