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考功员外郎

考功员外郎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 (586) 始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考功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为尚书省吏部考功司副长官,位郎中下,分掌外官考课之事,太宗贞观(627—649) 后兼掌贡举。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以贡举事属礼部。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司绩员外郎,咸亨元年 (670) 复旧。五代沿置。北宋前期置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后,定正七品,始实领考功之职,与郎中共掌考课及名谥、碑碣之事。明朝改置吏部考功清吏司,于郎中下设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共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清朝沿置。崇德三年 (1638) 未入关前,曾置吏部副理事官。顺治元年 (1644) 改员外郎。考功清吏司置四人,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一人。初秩正四品,十六年改正五品。康熙六年 (1667) 复正四品,九年定从五品,遂成定制。


官名。考功员外郎与考功郎中共掌文武百官功过的考查。考功郎中掌判京官考,员外郎掌判外官考。见《新唐书·百官一·考功郎中、员外郎》,参看“考功郎中”条。

猜你喜欢

  • 弋禽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弋禽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右刺奸掾

    东汉末曹操丞相府所置僚属名。掌监察。《三国志·陈思王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转 (丁)仪为右刺奸掾。”官名,汉末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监察。《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注:“《魏

  • 直从

    官名。北魏置。为禁卫武官,位在直阁之下。见《魏书·肃宗记》。

  • 廉捕

    清朝县典史别称。

  • 内坊局

    官名。即太子内坊局。

  • 左后侍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后侍中士”。

  • 左长史

    官名。① 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分长史为左、右,总领相府诸曹。魏晋南北朝相国、丞相府例置。当时司徒府诸曹办理日常事务,司徒或置或缺,其左、右长史常置,统领诸曹。其余诸公唯置长史一员,加崇者方置左、右。秩千

  • 临安府少尹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以侍从以上官充任。掌受民词以报于尹,隔日率僚属诣东宫禀事。九年罢。官名。南宋置,见“临安府尹”。

  • 司农

    ①官名。掌农政。《吕氏春秋·季冬》: “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②大司农、司农寺、司农卿的简称。③户部尚书的别称。官名,汉武帝改大农令为大司农,掌钱谷、仓储、盐铁、均输等。其后,历代沿置。

  • 州判官

    官名。宋代诸州幕职有签书判官厅公事和节度判官,如该州不设通判,则升判官为签书判官厅公事以兼之;小州判官、推官不并设,或以判官兼司法,亦有由他官兼判官者。辽节度州有军事判官,观察州有观察判官,团练州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