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织染署

织染署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并司织、司染二署置,改隶少府监。唐初为织染方署,隶太府寺,太宗贞观元年(627)复隶少府监,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少府监为尚方监,织染方署则去方字,为织染署,掌织絍、染色杂作,供皇帝、皇太子及百官冠冕与绵织物等,令一员、丞二员,另有监作、典事等。北宋初存其名而无职司。金朝少府监置,有令、丞、直长,掌织维、色染诸供御及宫中锦绮币帛纱谷。


官署名。隋唐皆置,属少府。掌供冠冕、组绶及织紝、色染等。其官有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见《新唐书·百官三·少府·织染署》、《通典·职官九·少府监·织染》。金代也置织染署,掌织紝、色染、供御及宫中锦绮币帛等物。其官有令,从六品;丞,从七品,直长,正八品。见《金史·职官二·织染署》。

猜你喜欢

  • 内酒坊

    官署名。北宋置,掌造法糯、糯酒、常料三等酒,以供需用,以京朝官一人、三班使臣及内侍二人为监官,下有匠十九人,兵校一百三十九人,掌库十四人。官署名。宋置,属光禄寺,掌造酒以供邦国日常之用。监官二人,监门

  • 御酒房提督太监

    官名。明置,为御酒房长官,掌造御酒。见《明史·职官三·宦官》。

  • 南鞍库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办事机构。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分鞍库设。掌供奉宫用鞍辔、皮张、雨缨、条带诸事。下设熟皮作。置五品员外郎二人,六品库掌二人,委署六品库掌一人,各种匠役二百余人。

  • 五城御史衙门

    官署名。明清稽察京师地方之机构。明正统十三年(1448)置,分设中、东、西、南、北五城巡城御史。掌提调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维持地方治安之事。清顺治(1644—1661)中沿置,中、东、西、南、北五城分置

  • 玉泉山稻田厂

    奉宸苑所属机构。清置,掌供应宫廷食用之米,并征收三山(万寿山、玉泉山及香山)附近水田、旱地之赋,以为修缮苑囿之用。主官有值年员外郎一人,下设库掌一人,笔帖式三人。

  • 柱国府

    官署名。即柱国大将军官府,西魏、北周时设长史、司马、司录,皆正七命; 中郎、掾、属,皆正五命; 列曹参军,正四命; 参军,正三命。诸僚属命品亦有高于上述规定者。《周书·裴文举传》:“(北周武帝)天和(

  • 中正台

    官署名。渤海国置,比御史台,有大中正一员,比御史大夫。

  • 协理事务章京

    见“印务章京”。

  • 著帐户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管理皇室奴隶的机构。辽制,凡内族、外戚及世官之家因罪没入者为著帐郎君,其余人犯罪籍没者及各宫帐析出为皇室和亲王服役之人称著帐户,统属于著帐户司,凡皇室、亲王、近位侍从、伶官及其他杂

  • 报匣

    清朝存放机密文件之木匣。装有小锁。清制,地方督抚等官例由皇帝赏给,以便呈报重要章奏时封存之用。皇帝向其交办机密事项亦用此密封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