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秋审处

秋审处

官署名。又称“总办秋审处”。清朝刑部所属办事机构。雍正十二年 (1734) 设。原以广西、四川二清吏司掌核秋审 (即录各省狱囚) 之案。至是,始遣各司满、汉员外郎各二人专办。后又设协办四人。乾隆十九年 (1754) 定,以总办司员任其事。所设郎中、员外郎、主事无定员,由刑部尚书酌定。凡秋审,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项,先由十七司拟送本处提出审核意见,再呈刑部尚书核阅,然后汇供词送于九卿、詹事、科、道以待会审。经会审情实者,另缮册呈皇帝批准。所用经费,由本处查核题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裁。


清刑部所属机构,秋审与朝审初由四川、广西两司分掌,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始设总办秋审处,简称秋审处。由刑部尚书酌派郎中、员外郎、主事坐办或兼办,掌核办秋审、朝审案件。都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项,先由十七清吏司拟送秋审处,秋审处出具审核意见,送尚书核阅,然后汇集“招册”(供词),送于九卿公审。经会审核实者,另缮“黄册”(题本附册)报皇帝裁决。秋审、朝审的费用由本处核销。

猜你喜欢

  • 龙牧曹

    官署名。北魏置,掌管牲畜的牧养,属都牧尚书。多以他官典本曹事务。《魏书·韩茂传》:“(韩天生)为内厩令,后典龙牧曹。”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罢。官署名。北魏设置,《册府元龟》说:“后魏献文帝

  • 司约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约置,北周沿置。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约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参见“司约”。

  • 雄边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六班,拟武毅将军等号; 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略有提高,改拟忠勇将军等号。

  • 翰林院勾当官

    官名。宋置,见“翰林院”。

  • 未央卫尉

    官名。西汉置,掌屯兵,警卫未央宫。汉武帝即位,曾以名将李广任之。官名,西汉置,掌未央宫屯卫兵。《汉书·李广传》:“武帝即位,左右言广名将也,由是入未央卫尉,而程不识时亦为长乐卫尉。”

  • 淑仪

    官名。晋武帝置,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沿置。十六国后赵亦置,员一人,位视上公。唐玄宗开元(713—741)中于妃下置,为六仪之首,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正二品。宋朝置于贵仪下,属“嫔”,正二

  • 武器署令

    官名。即武器令。官名。唐置,为武器署长官,正八品下,掌外戎器等。其佐官有丞二人,正九品下。见《新唐书·百官三·武器署》。

  • 诸王文学馆

    官署名。辽朝置。掌辅导诸王学习经史,收藏管理诸王府典籍等事。设教授、伴读等职。

  • 第三不领人庶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三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七品。

  • 赐门帖子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明代有此制,《明史》卷一三六记陶安以儒为官,“事帝十余岁,视诸儒为最。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