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知北院宣徽事

知北院宣徽事

官名,辽朝置。宣徽,是北南二大王院都有的机关,视汉官工部,其长官称“使”。北院宣徽掌北院御前祗应(供奉)之事。知北院宣徽事为“使”的佐官,佐北院宣徽使掌御前祗应(供奉)之事。见《辽史·百官志》。

猜你喜欢

  • 大兴令

    官名。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京县万年县为大兴县,万年令改称大兴令,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内。至唐复为万年令,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该条。

  • 第二不领人酋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不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五品。

  • 外部掾

    官名。晋朝置,太常、大鸿胪属官,职掌不详。见《晋书·舆服志》。

  • 中央政治委员会法制委员会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 详文

    文书名。明清下级官府向上级官府请示公务时使用的正式上行文。只能申报给直接上级,并要求上级有所批示,不得越级使用。

  • 义部员外

    官名。渤海国官,左六司义部属官,位郎中下。

  • 卒吏

    官名,汉置,为郡属官吏,俸百石。位在丞下。后来,有的为掾史取代,有的为卒史所并。《汉官》:“百石卒吏二百五十人,文学守助掾六十人,佐五十人。”《汉书·何武传》:“武卒白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 耆民

    荐举名目。又称耆儒。明洪武六年(1373)罢科举后,置为荐举名目之一。凡山林遗隐中德行文艺可称者,礼送京师授官。其后复科举,此法并行不废,但渐衰,徒有其名而已。

  • 南北市令

    官名。东晋在京师置丹阳市长及丞,由丹阳尹管理。宋齐沿其制。至梁,设南北两市,各置令,属太府。定大市令为正四品。陈沿其制,虽品位较高,而士人常耻于任此管理市场的职位。《陈书·傅纬传》记载吴兴章华被后主任

  • 典钟表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修理钟表。员额二十人,官阶为职同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