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征虏将军

征虏将军

①武官名号。东汉初年有征虏将军祭遵。② 官名。三国、魏、晋、南朝宋、齐、梁及北魏为武官,亦作为高级文职官员的加官。三国魏、晋、南朝宋为第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等五将军代替此职,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第三品上,太和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


杂号将军名,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景丹率征虏将军祭遵等二将军击弘农贼,破之。”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等皆置。《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魏、晋和南朝宋为三品,北魏为从三品。明朝也置。参看《南朝宋汇要》、《魏书、官氏志》、《明汇要·职官·将军》。

猜你喜欢

  • 右通进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属门下省通进司,职掌不详。似仿宋制。圣宗统和二十八年 (1010),萧韩家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

  • 噶卜什先章京

    即“噶布什贤章京”。

  • 九品官人法

    魏晋南北朝任用官员的制度,其时门阀强盛,中央与地方的官员多由州郡中正所推荐的人员中选任,而中正品评人物分为九等,故称九品官人法,参见“九品中正制”。

  • 宗学总管

    官名。清朝左、右翼宗学之职官。负责办理宗学具体事务。左、右翼各设二人、食七品俸。以宗室中分尊年长者引见补授。

  • 大行治礼

    大行治礼是大行令属官治礼郎的省称,掌斋祠傧赞九宾。《汉书·王莽传》:“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后汉书·百官志》:“治礼郎四十七人。”注:“主斋祠傧赞九宾。

  • 右太仆

    官名,秦汉皆置太仆,掌车马,为九卿之一,均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二》,而未见“右太仆”,而《双剑簃古器物图录》卷下有西汉时“右太仆印”封泥,说明西汉时有此官。

  • 大详稳司队帅

    武官名。见“大详稳司”。

  • 详定敕令所

    官署名。北宋徽宗大观(1107—1110)中置,负责编修诸路敕令格式,其属有详定官、删定官。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后又置,负责裒集高宗朝诏旨。

  • 专门司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大学堂及高等学校,政艺专业,咸综领之。辖专门教务、专门庶务二科。置郎中二人,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主事,分司各职。

  • 太子典仓署

    官署名。见“典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