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厩长

厩长

官名。① 汉朝詹事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②清朝内务府庆丰司、上驷院等机构所属典牧官。掌理马、驼、牛、羊畜养之事。上驷院所属皇城及京畿南苑设马厩十七个,养马七百多匹,每厩设一人司之。庆丰司所属在京皇城及南苑、丰台等地分设内牛圈三处、外牛圈四处、羊圈六处,皆设一人司之。口外及其他群牧之处,亦有设此官者。其后各处裁设不一。康熙二十一年 (1682),曾赏给庆丰司所属厩长以八品衔,旋又撤销。皆为无品级,月有银米之赏。如系由笔帖式、拜唐阿、护军补授者,食本身钱粮。隶于牧厂总管或值年司员之下。所属有牧长,牧丁等员,佐理其事。③ 太子厩长简称。


官名,秦汉皆置,掌养马。《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厨、厩长丞……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清朝上驷院也置厩长。见《清史稿·职官五·上驷院》。

猜你喜欢

  • 细谒小监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大魏宫内司高唐县君杨氏墓志》:“迁细谒小监,女功训综,巧妙绝群。”(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图版三六)参见监。”

  • 常任

    周朝三公六卿合称。《尚书·周书 ·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孔安国传: “(常任)常所委任,谓三公六卿。”官名。周朝指六卿,分掌国政。《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疏:“常所委任

  • 令公

    ① 尚书令的尊称。《宋书·孔琳之传》: 尚书令省事倪宗云: “中丞何得行凶,敢录令公人。” ②中书令的尊称。《魏书·高允传》: 允为中书令,“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隋唐以来,遂为习称。

  • 骁骑都尉

    官名,汉初置,掌领兵作战。《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平定敬侯齐受,以卒从起留,以家车吏入汉,以骁骑都尉击项籍,得楼烦将,用齐丞相侯。”

  • 知礼仪院事

    见“礼仪院”。

  • 领民别将

    官名。北魏置。《北齐书·步大汗萨传》:“父居,龙骧将军、领民别将。”参见“别将”。

  • 天圣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南面官。统天圣军,设都指挥使、副使、都监等职。

  • 徳和大夫

    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正五品下,称徳和大夫。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降奴服于

    降奴服于即匈奴国君单于,王莽改单于曰此。见《汉书·王莽传》。

  • 行在皇城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改行宫禁卫所置,设提举、提点、干当官,以诸司使、副使、内侍都知、押班充任。参见“皇城司”。南宋置,为“行宫禁卫所”的改称,见“行宫禁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