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督府
两晋、南朝指加持节都督号之诸公府。
两晋、南朝指加持节都督号之诸公府。
官名。西汉属少府。主帝陵所需器物,如棺槨、明器等丧葬用品。东汉沿置,西晋改属光禄勋,后不复见。官名,汉置,属少府,掌制造和供应陵墓内用器物。《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园匠十六官令丞。”
官名。西晋王国属官。大国领兵千五百人,次国、小国领兵千人。南朝沿置。
官名。明朝于各省设,不常置。为各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以监督武职,整理文书,商榷机密,参谋军务。专职道员名。明代常因事以按察司副使或佥事监军,称为监军道,事已则罢。
清代考功清吏司内部机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设立,掌核办各省军功、边防、剿匪及五城水会、获盗员绅等项奖案。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计部中大夫掌出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名。元置,为宣政院的副长官,秩正二品,员额二人。
见“印经提举司”。
臣下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属宣融房,五品。
见“使院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