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丞

光禄丞

官名。两汉为光禄勋副职,权位较重,多以博士、议郎充任。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南北朝沿置。魏、晋、宋七品; 梁为光禄卿副职,三班; 陈八品、六百石。北魏增设少卿为卿副职,丞为佐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从六品。北齐置为光禄寺处理日常公务的事务官,员一人,从六品。历代沿置,亦称“光禄寺丞”。隋置三员,初为从六品,炀帝改从五品。唐置二员,从六品上。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宰丞、司膳丞,寻各复旧。北宋初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置一员,正八品。南宋随寺省。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一员,仁善延祐七年(1320)后置二员。明初置二员,正六品; 太祖洪武八年(1375)曾随本寺改名光禄司丞,从六品;寻复旧,正五品。清初置一员,以汉人充任,协掌宫内膳食及祭祀朝会宴席之需,康熙三十八年(1699)省。


官名,汉置,俸比千石,为光禄卿之副,掌助卿行施职事。详“光禄勋”条。

猜你喜欢

  • 桃氏

    官名。周朝置。掌冶铸剑类兵器。《周礼·冬官·考工记》: “桃氏为剑。”

  • 西北路招讨司

    即“西北路招讨使司”。

  • 武贲督

    参见“虎贲督”。

  • 文资

    宋朝官场用语。①指文臣之官资。②指文职官员。文官的泛称。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甲子卫敏疏:“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挠法而干政也。”

  • 积功

    汉朝官吏升迁制度·即官吏以累计功绩取得升迁的资格。《汉书·周仁传》: “景帝为太子时,为舍人,积功迁至太中大夫”。

  • 遣使

    官名。战国置。掌持旌节出使。《韩非子·八经》: “遣使约其行介,县令约其辟吏,郎中约其左右。”

  • 正供御

    宋朝殿中省尚辇局属佐。详见“尚辇局”。

  • 百吏

    群吏,百官。《国语·周语上》: “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1、泛指胥吏(小官)。《史记·夏本纪》:“俊乂在官,百吏肃谨。”2、泛指百官。《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

  • 祆正

    官名。唐朝萨宝府内供职官,协掌祆教事务,视流内从七品。参见“萨宝府”。官名。唐置,为萨宝属官,掌祀祆,以火教徒任之。

  • 农正

    官名。①相传少皞氏时置,掌农事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九扈为农正。”② 周朝置。一说即“田畯”。后稷属官。掌农田耕稼。《国语·周语上》: “农师一之,农正再之。”韦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