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佐官
参见“上佐”。
参见“上佐”。
武官名,汉置,掌领兵作战。《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博阳严侯陈濞》:“以舍人从砀,以刺客将入汉,以都尉击项羽荥阳,绝甬道,杀追士卒,侯。”
见“弥封”。
官名。三国吴置。领兵大臣年迈有病,则任其子为之,协助处理军务。《三国志·吕范传》:“后范寝疾,拜(子吕据)为副军校尉,佐领军事。”官名,三国吴置,掌领兵征伐或驻守,或佐主帅处理军务。《三国志·吴书·吕
官名。即统带官,清末新陆军标之长官。正三品,掌辖全标。详“统带官”。官名。清代禁卫军和新军,统辖一标兵的长官称统带。见《清史稿·职官六·禁卫军》。
杂任职名。唐置,属左右金吾卫,员额六十人,掌皇帝出行时引导仪仗。
即“常阳帖城阿不笼等处万户府”。
官称。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 “三公贵人,通谓之羊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海军相当官。北洋政府设于各舰,由上尉或中尉充任,掌航海事务。
官名。辽置,见“钱帛司”。
官名。金朝称猛安,清朝改译为明安。见“猛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