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邑县

高邑县

东汉改鄗县置,属常山国。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元和志》 卷17: “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因改曰高邑。”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今高邑县,属赵郡。隋初属栾州。大业初属赵郡。唐属赵州。北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属赵州。清属正定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222平方千米。人口17.4万。辖1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高邑镇。西汉置鄗县,以春秋鄗邑为名,故治在今柏乡县境;又置房子县,治今古城村,属常山郡。东汉鄗县改名高邑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徙今治,房子县省入,属赵郡。唐至清属赵州。1914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与元氏县合并为高元县,同年再与赞皇县合并,改元氏县。1962年复置高邑县,属石家庄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槐河、泥河等流经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机械、玻璃、建材、陶瓷、化工等工业。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高赞、高宁等公路经此。古迹有赵南星祠、千秋台、房子故城遗址。


猜你喜欢

  • 定日

    在今西藏定日县 (协嘎尔) 西一百四十里。为藏南重地。清代称定日汛,有重兵驻防。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洛咙边隘;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

  • 追邪径

    亦作涿邪径。在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南境。《汉书·匈奴传》: 征和三年 (前90),“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余人出西河。……御史大夫军至追邪径,无所见,还”。

  • 大拉子

    又作大砬子、和龙峪。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清宣统元年(1909)置和龙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和龙县,土名和龙峪,又名大砬子。”即此。

  • 木子店集

    即今湖北麻城市东六十四里木子店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成保夜袭捻军于“木子店”。

  • 南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南州置,治所在南川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及重庆市南桐矿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南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州置。治南川县(今重庆綦江县北)。乾

  • 仙云驿

    宋置,属漳浦县。在今福建漳浦县。元改名临漳驿。

  • 宋卡

    旧作孙姑那。即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清谢清高《海录》:“宋卡国在暹罗南少东,由暹罗陆路十七八日,水路东南行顺风五六日可到。疆域数百里。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作宋脚,缘闽语谓脚为卡,故讹。”

  • 鲁山城

    一名鲁城。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三国时筑,六朝后为军事要地。《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径鲁山南,……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即此。《梁书· 武帝纪》: 南齐永元二年(500),萧衍举兵东下

  • 城阳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城阳军置,治所即今山东莒县。二十四年 (1184) 改名莒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城阳军置,治莒县(今属山东)。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莒县、沂水、莒南、日照、沂南

  • 罗墟

    即今广西武鸣县西北锣圩镇。清乾隆十九年(1754) 高井寨巡司移驻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西北锣圩。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移高井寨巡检司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