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县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东汉为代郡治,东汉末废。晋复置。北魏为高柳郡治。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后废。
古县名。西汉以高柳邑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为代郡西部都尉治。东汉为代郡治,东汉末省。北魏复置,为高柳郡治。《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年),帝“出代谷,会贺麟于高柳”,即此。孝昌中省。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东汉为代郡治,东汉末废。晋复置。北魏为高柳郡治。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后废。
古县名。西汉以高柳邑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为代郡西部都尉治。东汉为代郡治,东汉末省。北魏复置,为高柳郡治。《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年),帝“出代谷,会贺麟于高柳”,即此。孝昌中省。
西晋置,属交趾郡。治所当在今越南河北、谅山、兴海等省境。后废。
亦作铁门山、铁门关。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约二十六里。为中亚南北交通所经,左右皆山,形成狭径,唐代为史国与吐火罗之分界。《方舆纪要》 卷65: 铁门峡 “在渴石城之西。悬崖绝壁,高数十仞,径路
即弘风县。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方舆纪要》卷57肤施县:延水城“(唐贞观)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
北宋废光化县置,属随县。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侧乌石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 “闽山去州一里二百步,周回四里。本名乌石山,天宝六载敕名闽山。”古山名。原名乌石山,唐天宝八载(749年)改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西南隅。与九
东汉延光元年 (122) 改蜀郡西部都尉置,属益州。治所在青衣县 (后改汉嘉县,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小金川以南,名山县以西,九龙以东以北,大渡河中游地区。三国蜀汉章武元年
馆驿名。又作鹿儿馆。辽置,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七沟镇附近。《辽史·地理志》 “松山州”后引宋王曾 《上契丹事》 曰: “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
即新乐城。即今河南新乡市。《魏书·地形志》 获嘉县: “太和二十三年复,治新洛城。”
唐会昌初于废和城县侧置东流场,以大江东流为名。大中四年(850)移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为东流县。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北隅。《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 (946),天雄节度使杜威帅兵至瀛州,“闻契丹将高谟翰先引兵潜出,威遣梁汉璋将二千骑追之,遇契丹于南阳务”。即此。在今河北省肃宁县城东北,或云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