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骆驼山

骆驼山

①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清一统志·宁武府》: 骆驼山 “在偏关县东北七十里。相传明李文忠北征,尝憇兵于此”。

②亦名鞍子山。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北滦河西之骆驼山。《明太祖实录》: 洪武三年 (1370),“大将李文忠、赵庸败元太尉蛮子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进至开平”。

③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明 《辽东志》 卷1:骆驼山在 “ (复州卫) 城西三十里”。民国 《奉天通志》 卷83复县: 骆驼山 “山形突兀如骆驼状,故名”。

④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方舆纪要》卷34博平县: 骆驼山在 “县西北十五里。土阜巍然,形似骆驼”。

⑤在今贵州石阡县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骆驼山,“ 《志》 云,在石阡司西三里。又西为飞马山”。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东北骆驼山。《国榷》: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出师,进败元平章沙不丁于白海子之骆驼山,即此。


猜你喜欢

  • 石象镇

    一名石相镇。清置,即今河南长葛县东南三十二里石象乡。

  • 温肃州

    唐贞观中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大石城 (今新疆乌什县)。贞元三年 (787) 废。又作温府州。唐羁縻州,贞观年间置,治大石城(今乌什县)。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什罕河中游地区。贞元年间废。

  • 巫溪水

    即今四川东部之大宁河。《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溪水导源梁州晋兴郡之宣汉县东,又南径建平郡泰昌县南,又径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溪水又

  • 清流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新昌县置,为滁州治。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寰宇记》 卷128滁州: 清流县 “因县东清流水为名”。大业初属江都郡。唐复为滁州治。明洪武初废入滁州。②北宋元符元年 (109

  • 还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定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 狐突山

    一名马鞍山。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元和志》 卷13交城县: “狐突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40交城县: 狐突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有晋大夫狐突庙,因名。县之镇山也,产青铁”。

  • 卞和洞

    又名抱璞岩、抱玉岩。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淮河北岸荆山。为春秋时楚人卞和采玉处,故名。北宋苏轼《涂山荆山记所见》诗中“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洞内原有唐胡曾《荆山诗》碑,惜已毁。又称抱璞岩、抱玉

  • 罗溪

    ①即今福建泉州市北罗溪镇。清南安县丞驻此。②在今广东惠来县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来县: 罗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石鸟山,流合东溪,下流会于神泉港”。集镇名。在安徽省太湖县东北部,花凉亭水库北岸

  • 龙鹤山

    即龙鹄山。在今四川丹棱县北。《寰宇记》卷74丹棱县:龙鹤山,“《华阳国志》云:丹棱县西北十五里有龙鹤山”。《元丰九域志》卷7:丹棱县“有龙鹤山”。

  • 合兰河

    又作曷懒河、海兰河。即今吉林延吉市南之海兰江。源出长白山东麓,东北流,会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注入图门江。明《寰宇通志》卷116:合兰河“流经建州卫东南千里,入于海。元置合兰府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