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鞍镇

马鞍镇

唐置,为军镇,属嘉州。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十二里马鞍山。


(1)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北邻杭州市萧山区。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章村,人口3000。以境内马鞍山得名。1949年为马鞍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新二、新围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西瓜、葡萄、淡水鱼等。有纺织、印染、五金、建材、食品、皮革、化工、塑料、机械、电子等厂。杭甬高速公路经此。古迹有始建于春秋战国时的绍兴海塘。(2)在江西省崇仁县西部。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鞍坪,人口820。传古时有一商人骑马经此暴病身亡,马鞍坠此坪上,故名。1950年属马鞍、中洲等乡,1958年合并设溪场公社。1964年改称马安公社,1984年改置马鞍乡,2001年改设镇。产甘薯、麻鸡等。有农机、电力、计量器、电器、酿造等厂。临八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汤溪塔、回澜桥和汤溪温泉。(3)在湖南省会同县境北部。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相见,人口 1400。因地处马鞍山脚得名。1979年从马鞍村迁到相见。1958年建马鞍公社,1984年改乡,2001年置镇。主产稻。为县木材重点产地之一。焦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全境,设有相见站。209国道经此。1935年红军长征过此,建有红军烈士墓。(4)在四川省仪陇县中部偏北。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鞍,人口5000。清建场。因地处马鞍山麓,依山得名。1949年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铁山、旭日二乡并入,1994年旭日乡划出。产棉花、蚕茧、油菜籽等。有农机、木材加工、编织、酿酒等厂和果园。镇西有四道隔火瓮门,将街房分成五段,存古镇风貌。为县东商业大镇。有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朱德故居及纪念馆。(5)在四川省资中县东北部。面积48.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鞍山,人口1万。1949年为马鞍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杨泗、皇觉二乡并入,2000年改建镇。有生猪、食草动物、物种水产养殖等业。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武宁军

    ①唐天宝十三年 (754) 置,属廓州。驻地在百谷城 (今青海贵南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廓州: 金天军 “其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有武宁军”。乾元元年 (758) 陷于吐蕃,废。②唐、五代方镇名。唐

  • 宜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西魏改为拓州。②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北雍州置,治所在通川郡泥阳县 (今陕西富平县西北)。隋开皇六年(58

  • 楼烦郡

    ①隋大业四年 (608) 置,治所在静乐县(今山西静乐县)。《元和志》 卷14: 楼烦郡 “因汉楼烦县为名”。辖境相当今山西静乐、保德、岢岚、兴县、岚县、定襄等县及忻州市地。唐武德四年 (621)改为

  • 东嘉梁州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 齐云山

    ①即白岳山,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原名齐云岩,为白岳主峰之一。《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齐云岩“在白岳西北,路回如线,游者缘梯而上,所经胜处极多,乃至于岩。黟、祁、歙、婺之山, 一目可尽也。宋程

  • 青林山

    ①即青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三十里。《新唐书·辅公祏传》: 武德七年 (624),李孝恭等来攻,“公祏复遣将冯惠亮、陈当世屯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屯青州 (林) 山以拒战,孝恭率诸将破之”。即此。②在

  • 黑河州

    辽穆宗时置,属上京道。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白塔子古城。《辽史·地理志》 庆州: “本太保山黑河之地,岩谷险峻。穆宗建城,号黑河州,每岁来幸,射虎障鹰,军国之事多委大臣,后遇弑于此。”

  • 安冲庄

    即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上:“安冲驻牧地在通天河西南岸。……百户驻安冲庄。”

  • 紫贝山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南。《寰宇记》 卷105:琼州文昌县有 “紫贝山,元属紫贝县”。《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紫贝山,“ 《旧志》,在县南一里。前有紫贝泉,其阴有钓鳌矶”。

  • 新成侯国

    西汉置,属北海郡。当在今山东东境。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