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阆州

阆州

唐先天二年 (713) 避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州置,治所在阆中县 (今四川阆中市)。《寰宇记》 卷86阆州: “取郡西南阆山为名。” 《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取阆水以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阆中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阆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南部、苍溪等市县地。南宋淳祐三年 (1243) 移治大获山城 (今四川苍溪县东南王渡乡)。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为保宁府。


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州置,治阆中县(今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苍溪、阆中、南部等县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阆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阆州。宋属利州路。淳祐三年(1243年)移治大获山(今苍溪东南)。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保宁府。


猜你喜欢

  • 论城

    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7襄城县:论城“魏武行营也。中有论事台”。

  • 卢沟桥

    一作芦沟桥。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永定河旧名卢沟河,桥以河得名。辽代为木桥或浮桥,《宣和乙巳奉行使程录》:“卢沟河水极湍激,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于此河两岸造浮梁。”金改建石桥,《

  • 安墟

    在今河北廊坊市西。《清一统志·顺天府三》:安墟,“《旧志》:东安县古安墟,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合符釜山,即此。《县志》:安墟在常道城”。

  • 西津桥镇

    即今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乡(西津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长洲县图:西有西津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吴县西有“西津桥镇”。

  • 喜赕

    宋大理改大厘赕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元改喜洲。大理前期改南诏大厘赕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喜洲。元初改为喜州,寻废。

  • 杞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雍丘县(今河南杞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兰考二县以南,通许县以北,尉氏县以西,睢县以东地。贞观元年(627)废。②唐武德初置,治

  • 黑峪街

    即今河南滦川县东五十三里合峪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九月,“其大股数百,由嵩县孙家店抢掠,窜至嵩、卢交界之黑峪、栾川”。

  • 邪阶水

    亦作斜阶水。即今广东始兴县南之墨江、清化水。《水经·溱水注》:东江“又西,邪阶水注之。水出县东南邪阶山。水有别源,曰巢头,重岭衿泷,湍奔相属,祖源双注,合为一川……又西北注于东江”。

  • 介根

    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紧邻胶州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齐崔杼“伐莒,侵介根”。杜注:“介根,莒邑。今城阳黔陬县东北计基城是也。”西汉置计斤县。古邑名。又名计斤。周时莒国都,

  • 阿里港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驻地。清时商贸繁盛,凤山县丞曾驻此。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清时商旅贸易,五方鳞集,市极喧哗。凤山县丞曾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