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康州
北宋置,属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都康乡东四里。南宋末迁今都康乡。元属田州路。明洪武间废。建文元年 (1399) 复置,直隶广西布政司。清康熙三年 (1664) 属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 属镇安府。1917年并入向都县。
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北都康东。南宋末迁治今天等县西北都康。辖境即今天等县一带。元属田州路。明直隶广西布政司。清称都康土州,属思恩府,后改属镇安府,1917年并入向都县。
北宋置,属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都康乡东四里。南宋末迁今都康乡。元属田州路。明洪武间废。建文元年 (1399) 复置,直隶广西布政司。清康熙三年 (1664) 属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 属镇安府。1917年并入向都县。
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北都康东。南宋末迁治今天等县西北都康。辖境即今天等县一带。元属田州路。明直隶广西布政司。清称都康土州,属思恩府,后改属镇安府,1917年并入向都县。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为昌化溪支流。《方舆纪要》卷90昌化县:伽溪“在县(今昌化镇)南二十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一》:伽溪“源出县西南峡川,东流入柳溪”。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万年县: 姚源水 “在县西南。自贵溪县北流入县境,又西入余干县,即余水之上源”。
即今西藏拉萨市西郊罗布林卜。滨临拉萨河。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公元1755年七世达赖始建,后屡经扩建,分为宫区、宫前区、森林区三个主要部分。为达赖喇嘛的夏宫。《清季筹藏奏牍》 第2册 《安成奏牍》: “窃
①唐开元以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一说在泸定县南冷碛镇。北宋以后废。②唐置,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凤仪坝子。唐樊绰 《蛮书》 卷5: 河东州 “大族
亦作喜楼里。明为乞勒尼卫治。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喜鲁林”。
即今奎山。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聚奎山 “在日照县东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35作 “孤奎山”。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宋《淳祐临安志》卷8:“孤山僧慧勤,尝游六一先生欧阳公之门,东坡守郡日,见讲堂之后孤山之址,有泉枉然,甚白而甘, 因名曰六一泉, 以表思公之意。”
1927年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傣语 “普文” 意为居住在南滕河流域的蒲人。1930年废入思茅县。旧县名。1927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改置,治普文(今云南景
中亚古国名。公元前130年前后,大月氏征服大夏,分置五翕侯管辖国内地方。公元1世纪初,贵霜翕侯丘就却兼并四翕侯,建贵霜王国。都蓝氏城 (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后汉书·西域传》:丘就却越过兴都库什山
又称史赕。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大厘城(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北部。宋大理改喜赕。南诏于大厘城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喜洲镇。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洱海)区域十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