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廷桢墓
在今江苏南京市仙鹤门东、灵山下邓家山。邓廷桢(1776—1846),字嶰筠,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道光年间任两广总督,积极支持林则徐禁烟。后调任闽浙总督,被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谪戍伊犁。不久又召回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归葬江宁灵山。1958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竖立的墓碑正面刻“清两广闽浙陕甘总督邓廷桢之墓”,背面刻“重立碑记”,叙述邓廷桢的简历和功绩。
在今江苏南京市仙鹤门东、灵山下邓家山。邓廷桢(1776—1846),字嶰筠,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道光年间任两广总督,积极支持林则徐禁烟。后调任闽浙总督,被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谪戍伊犁。不久又召回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西安任所。归葬江宁灵山。1958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竖立的墓碑正面刻“清两广闽浙陕甘总督邓廷桢之墓”,背面刻“重立碑记”,叙述邓廷桢的简历和功绩。
又称明珠相国园。在今北京城西北郊海淀镇东北水磨村东南,今清华大学西门以内地段。为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邸园。雍正二年(1724)因追发其子揆叙依附允禩罪籍没。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元和志》卷30辰溪县:“五城山,在县东南三百六十二里。《武陵记》云:‘楚威王使将军庄定黔中,因山造此城。”据《清一统志·辰州府一》:五城山“在辰溪县
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吉阳河。《方舆纪要》卷97建宁府:吉阳溪“源出延平府顺昌县界,流入境。经叶坊驿口入于西溪”。
①又称西路右翼右末旗。清雍正二年(172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图木尔布拉格西。②清雍正九年(1731)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木胡雷诺扬驿站。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舆地纪胜》 卷188蓬州: 李特读书台 “在斗子山,李特微时尝隐是山,妇人侯氏归之,昼侍几砚,夜直灯烛,后特以妇为妃,故镇初名贤妃”。
西汉景帝二年 (前155) 置,属内史。治所即今陕西耀县东一里河东堡。武帝后属左冯翊。东汉初废。永元九年 (97) 复置,三国魏又废。古县名。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置,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东。属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湓山 “在县东六十二里。环拥十二峰,上有紫元洞及王郭、浮邱三仙坛”。《清一统志·临江府》: 湓山 “山有十二峰。高十里,云出则雨”。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治多县东境。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阿萨克族”。清末民初并入安冲土司。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改信都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安平、饶阳、深州、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等县市及武强、广宗县一部分地。延光元年(122)改为安平国。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北九十六里界头乡。清时永昌府经历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