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越王城

越王城

①辽置,属祖州。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一》 祖州: “越王城,太祖伯父于越王述鲁西伐党项、吐浑,俘其民放牧于此,因建城。”

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十二里会稽山之阴。《左传》: 哀公元年 (前494),吴王夫差 “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即在此处。

③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平越村。宋 《咸淳临安志》卷18: “阿顶山峰上有越王城,夏少康之后封于越,其支庶或居于此,城址犹在,又名平越城,下有平越村。” 《方舆纪要》 卷90于潜县: “阿顶山在县 (今于潜镇) 东十五里。上有越王城。”

④故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古迹: 越王城“在奉新县西五十里。相传越王勾践伐楚屯兵于此”。

⑤一名螺城。在今越南河内市北东英县古螺村。《隋书·刘方传》: “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遣其兄子大权据龙编城,其别师李普鼎据乌延城。” 《寰宇通志》 卷118越王城,“又名螺城,以其屈曲如螺。古安阳王所筑,安阳王旧都越地,故又称越王城。城中安阳王宫故址尚存”。


(1)契丹阿保机伯父于越王释鲁西伐党项、吐谷浑,俘其民建,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查干哈达苏木白音戈洛河上游北岸。金废。(2)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厢湖镇瓦窑村城山之巅。当地称越王台。沿村后小道拾级而上,北望钱塘江,北面山下为白马湖,四周景观宜人,地势险要。整个城垣平面略呈梯形,内凹似盆地,南北长250~280米,东西宽60~120米。城墙利用山脊的自然走向用泥土夯筑而成,底宽6~8米,上宽1~2米,残高3~5米,北城墙中段凹处用块石垒筑。外壁陡峭,内壁平缓,城墙四隅有高大的台地,可能为当时的重要军事设施,相传越王勾践在此屯兵御吴国来犯,立城而守。(3)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山上。传春秋时吴军围越王勾践于此。


猜你喜欢

  • 陈山

    ①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陈山“高八十余丈,周十五里。山有龙湫,一名龙湫山。旧置烽堠于山上”。②即今福建沙县西南陈山。《方舆纪要》卷97沙县:陈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山本尖耸

  • 九龙设治局

    1914年置,后属康安道。治所即今四川九龙县。1926年改为九龙县。原为川边特别区康定县南境土司地,1914年置,以当地有三岩龙、八窝龙、麦地龙、洪坝龙、湾坝龙、速窝龙、菩萨龙、甲拖龙、雪洼龙等九龙而

  • 中右翼末旗

    ①又称西路中右翼末旗。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风黑尔。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图斯哈勒

  • 岩脚场

    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北岩脚镇。旧属郎岱县,有把总防守。

  • 五寨堡

    明置,即今山西五寨县城关镇。《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五寨堡“东去宁武关神池堡八十里,堡城嘉靖十六年筑,万历八年增修,周五里有奇。镇西卫五所屯牧于此,故名五寨”。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置,即今山西

  • 五镇

    ①五方之镇山,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注:“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疏:“职方九州, 州各有镇山。皆曰:其大者以为一州之镇。……但五州五镇得入

  • 缙山县

    唐末改妫川县置,为儒州治。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金属德兴府。元至元三年 (1266) 废。五年复置,属奉圣州。延祐三年 (1316) 升为龙庆州。古县名。唐末改妫川县置,治今北京市延庆县,为儒州治。蒙

  • 小铜山

    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寰宇记》卷130建安军永贞县:“(唐)广陵监、丹阳监并置在县郭,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并称“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8真州:小铜山“在扬子县

  • 鸡笼屿

    ①一名鸡笼头山。即今台湾基隆港口外基隆屿。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鸡笼屿“在海洋中,与鸡笼鼻头山相对,而在其西”。②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风柜尾西。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鸡笼屿“其形上狭下

  • 四望亭

    在今湖北黄州市内。南宋陆游《入蜀记》:“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上,为一郡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