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赤水县

赤水县

①东汉马防所筑索西城,北魏于此置赤水县,属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水经·河水注》:“洮水又东北流,屈而径索西城西, ……俗名赤水城,亦曰临洮东城也。”北周废。

②隋开皇八年(588)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一百余里。一说在今铜梁县西北安居河边。《元和志》卷33赤水县:“分石镜县于今县西二里置县,因水为名。”大业初属涪陵郡。唐武德初属合州,并迁治于故县东二里。天宝初属巴川郡,乾元初复属合州。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 七年(1074)复置,治所在今合川市西北一百三十里赤水乡(万寿场)。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石照县。

③隋大业五年(609)置,为河源郡治。治所在赤水城(今青海兴海县东南黄河西岸;一说在今青海共和县治南古树郭城)。隋末废。

④1913年改赤水厅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赤水市。1923年直属贵州省。1990年改设赤水市。

⑤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广昌、石城二县析置,驻赤水张家祠(今江西广昌县南赤水镇)。因驻地赤水为名。1934年6月与广昌县合并为广赤县。

⑥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赤淳县西区改置,治马家山(今陕西淳化县西北马家乡)。取“赤化三水”(栒邑县旧名三水县)之义。1937年2月迁赵家庄(今淳化县西北北城堡乡赵家)。后徙马庄桥(今陕西旬邑县南马庄桥)。1941年还治马家山。1949年撤销,并入淳化县。


(1)古县名。(1)北魏于索西城置,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属河州。北周废。(2)隋开皇八年(588年)置,治今重庆市铜梁县西北。属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治所东移,仍在今铜梁县西北。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七年复置。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废。(3)本吐谷浑赤水城,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南曲沟。隋大业四年(608年)破吐谷浑,次年置县。为河源郡治所。隋末地复入吐谷浑,废。参见“赤水城(3)”。(2)旧县名。(1)1913年改赤水厅置,治今贵州省赤水市。1990年撤销,改设赤水市。(2)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3年由广昌县南部及石城县北部高田、木兰一带析置,治今江西省广昌县赤水圩。县因以为名。1934年撤销,并入广赤县。(3)川陕苏区设。1935年初由四川省平武县东北部青川分县一带析置。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4)陕甘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赤淳县西区与栒邑县一部分析置,治今淳化县马家山。1937年迁赵家庄(今属淳化县),后迁马庄桥(今属旬邑县),1941年仍迁回马家山。1949年撤销,并入淳化县。


猜你喜欢

  • 紫阳县

    明正德七年 (1512) 升紫阳堡置,属兴安州。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 迁今紫阳县。清属兴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

  • 苏家垄遗址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地处京山、随州、安陆三县市交界处。1966年7月发掘,出土鼎、鬲、甗、簋、豆、方壶、盉、盘、车马器等文物。鼎、豆、方壶均有“曾中游父自作器”铭文。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铜器。

  • 宜良镇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旧属怀远县,明置宜良镇巡司。

  • 老庄子

    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三十里老庄子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南有老庄子镇。

  • 河泽

    即阿泽。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卫献公出奔齐,孙林父追之,“败公徒于河泽”。杜注: “济北东阿县西南有大泽。”

  • 羊角墟

    即今广东电白县北羊角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电白县有羊角圩。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羊角圩“在县(治今电城镇)西八十里”。

  • 鸢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朱鸢县 (今越南海兴省快州附近)。贞观元年 (627) 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朱鸢县(今越南兴安省快州附近)。贞观元年(627年)废。

  • 李石寨

    即今辽宁抚顺市西南抚顺区李石朝鲜族镇。民国《东北年鉴》:南满铁路支线有李石寨站。集镇名。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西南部。属李石街道办事处。人口 7500。为原李石朝鲜族镇人民政府驻地。传唐乾封二年(667

  • 青莲寺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三十五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包括青莲寺和古青莲寺两座,相距约一里。两寺原为一寺,在宋代时分开。青莲寺北山岩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 (543) 题记。寺内有宋代建筑释迦殿,其他建筑如天王殿

  • 白邑村

    在今云南嵩明县西三十三里白邑乡。蒙古宪宗七年(1257)于此置邵甸千户。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邵甸县。《元史·地理志》 嵩明州邵甸:“在州西,治白邑村,无城郭,车蛮、斗蛮旧地,名为束甸,以束为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