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观州

观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置, 治所在东光县(今河北东光县)。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元年(618)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一带。五年(622)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弓高县(今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景县、吴桥、东光等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废。金大安年间曾改景州为观州, 以避章庙讳。

④北宋大观元年(1107)改南丹羁縻州置,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东北。四年(1110)移治高峰砦(今南丹县东南新州)。南宋绍兴四年(1134)废为高峰砦。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治东光县(今属河北)。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弓高县(今河北东光县西北)。贞观十七年(643年)又废。金大安年间改景州复置,治东光县。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徙治今景县城。至元二年(1265年)仍名景州。(2)唐武德元年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五年废。(3)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改南丹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四年移治今南丹县东南高峰坳。属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凤山、东兰三县及天峨县东部、巴马瑶族自治县北部地。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名南丹州。


猜你喜欢

  • 伯节站

    元置,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南百节镇。

  • 小庞遗址

    在今山东桓台县西二十三里小庞村东北隅。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文化层厚2—3米。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铲、黑陶罐,商周的陶器,秦汉的铜剑、铜铃

  • 克楚驿

    清康熙时所设归化城西北至喀尔喀境推河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北境。民国张鼎彝《绥乘》卷7:“汉站由归化城起北七十里至昆都伦站,又西北九十里至乌兰布拉克,又西北九十里至克楚站。”

  • 耳里匮设治局

    一名乌列盖。1921年3月由列山道乌希岭以东乌梁海蒙族地析置,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科布多]西乌列盖)。水草丰茂,为乌梁蒙古族游牧处。后废。

  • 沐源镇

    唐置,为军事要地,属嘉州。即今四川沐川县。《新唐书·南诏传》:咸通七年(866),南诏兵“出沐源,窥嘉州,破属蛮,遂次沐源”。即此。宋改为沐川砦。古镇名。唐置,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属嘉州。后废。

  • 下洛县

    西晋改下落县置,属广宁郡。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北魏改为广宁县。古县名。三国魏以下落县改名,治今河北省涿鹿县。西晋太康中为广宁郡治。北魏改广宁县。

  • 博望苑

    ①西汉都城长安苑囿。在今陕西西安市北未央宫西南。《汉书· 戾太子传》: 元狩元年 (前122),太子 “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颜师古注: 博望,“取其广博观望也”。又 《成帝纪

  • 纳江

    即今四川南部永宁河。《宋史·神宗纪》:元丰三年(1080),“林广破乞弟于纳江”。即此。

  • 五福镇

    ①即今江西黎川县东北五福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五福镇“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为江、闽往来必经之道,置公馆于此。商贾交会,民物辏集,屹为大镇”。②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

  • 益水

    ①即今湖南益阳市南资水。《汉书·地理志》 长沙国益阳县注: “应劭曰: 在益水之阳。” 《水经·资水注》: “茱萸江又东径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应劭曰: 县在益水之阳。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