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川
①在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一带。《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裴家川 “在卫东。东北流,绵亘于靖远卫及宁夏中卫之境,为戍守要地。万历间,设官兵驻守于此”。
②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米粮川,北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62宁夏中卫: 裴家川,“ 《五边考》: 其地有腴田万顷,军民岁以寇患,不得田作。隆庆五年,督臣王子浩请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川墩,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堡砦,驻将领于此,以遏寇出入要路,并筑东西大小隘口,自是裴家川为内地,更置军营曰永安营”。
①在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一带。《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裴家川 “在卫东。东北流,绵亘于靖远卫及宁夏中卫之境,为戍守要地。万历间,设官兵驻守于此”。
②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米粮川,北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62宁夏中卫: 裴家川,“ 《五边考》: 其地有腴田万顷,军民岁以寇患,不得田作。隆庆五年,督臣王子浩请于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川墩,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堡砦,驻将领于此,以遏寇出入要路,并筑东西大小隘口,自是裴家川为内地,更置军营曰永安营”。
即今吉林集安市东北良茂。民国《辑安县志》卷2:“良民甸子在城东北一百里。”旧址在鸭绿江边,1962年被云峰水库淹没后迁今址。
一名鳌江。在今福建连江县南。《元和志》卷29连江县:连江“在县南三百里(步),东流入海”。《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府志》:“一名鳌江。源出罗源县黄土溪黄柏潭,古田县芝浮溪,侯官旧怀安县桃洲之密溪,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当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榆树沟附近。
隋开皇十年 (590) 置,为合州治。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海康郡,频海之东郊也。” 清嘉庆 《海康县志》 序: “粤东以海名县者四,而此独以康名。康者康也,言近海而迪吉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北。《方舆纪要》卷63凉州卫:扒里砦“在卫东北。……俱为甘肃寇门”。
即今湖南株洲市。范成大 《骖鸾录》 载: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二月,“二日,宿槠洲市,又当捨舆泝江。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客旅之所盘泊,故交易甚夥,敌壮县”。
北魏改章武国置,治所在成平县 (今河北沧州市西),后迁治平舒县 (今大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区。隋开皇初废。北魏以章武国改置,治平舒县(今河北
南宋置,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钱塘江北岸。咸淳 《临安志》 卷19 《市》: “浙江市,去 (钱塘)县十一里。”
亦名葛城。宋建,在今河北廊坊市东南二十四里葛鱼城镇。
明永乐六年(1408)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南五林河流域。后废。即穆哈连河卫,又作穆湖埒河卫。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所今地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