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苍梧县

苍梧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广信县置,属静州。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大业初属苍梧郡。唐为梧州治。元为梧州路治。明为梧州府治。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辟为通商口岸。民国初为广西苍梧道治。1927年析城区置梧州市,1932年废。1949年复置梧州市。1952年迁县治龙圩镇,即今苍梧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邻广东省。属梧州市。面积 4272 平方千米。人口54.9万。辖17镇。县人民政府驻龙圩镇。“苍梧”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楚一》,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曰:楚地“南有洞庭、苍梧”。《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苍梧郡,治广信县,即今梧州市。西汉置猛陵县,在今苍梧县西北,属苍梧郡。三国吴增置新宁县,在今苍梧县东南,属苍梧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宁县为宁新县。东晋增置遂成(又作城)县,在今苍梧县西南,属苍梧郡。隋废猛陵县、宁新县,开皇十年(590年)改广信县置苍梧县,属苍梧郡;次年改遂成县为戎成县,属永平郡。唐初苍梧县为梧州治。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猛陵县,贞观八年(634年)更名孟陵县。属梧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六年复置戎城县,熙宁四年(1071年)又废入苍梧县。元苍梧县为梧州路治。明、清为梧州府治。1912年废苍梧县入梧州府。1913年复置苍梧县,属郁江道。1914年属苍梧道。1949年属梧州专区,1951年属容县专区。1952年县治至今址。1958年属梧州专区,1971年属梧州地区。1983年隶梧州市。境内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部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浔江、桂江、东安江、安平河等流经。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蔗、甘薯、豆类、玉米、木薯为主,并产松香、玉桂、八角、竹子等。特产“古凤荔枝”、“六堡茶”等。矿产有钛铁、铅、锌、花岗石、大理石、瓷土等。工业有水泥、化工、农机、罐头、松脂、制糖、酿酒、陶瓷等。321、207国道经此。水运可达梧州、贵港、柳州、平乐等地。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炳慰塔、龙岩、石拱桥、粤东会馆、李济琛故居、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


猜你喜欢

  • 永穆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永康县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大业三年(607)属清化郡。唐武德二年(619)为万州治。贞观元年(627)废万州,县属通州。北宋属达州,咸平二年(999

  • 迪口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迪口镇。清时建安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南迪口。清建安县丞驻此。

  • 大浊水溪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南、花莲县北和平溪。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南湖北山北,东北流为和平北溪;南源出南湖东峰,为和平南溪,东流折向东北,与和平北溪汇合后称和平溪,东流入太平洋。《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有“

  • 新安戍

    北周于新安县置,属北绛县。在今山西翼城县境。《北齐书· 斛律金传》: 天保三年(552),“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七年,(斛律) 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

  • 虎口石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庐陵县: 虎口石,“ 《志》 云,在府北百三十里。石临赣水,高三丈,上一穴状如虎口。梁侯景之乱,交州刺史陈霸先将兵三万,越海赴难,景将立栅邀之,霸先以舟排栅

  • 豆沙河

    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清一统志·郧阳府》:豆沙河“在保康县西北十五里。南流入筑水”。明成化初,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古水名。发源于今湖北省保康县西,北流入至南河。其水流经之处地势险阻

  • 智勇山

    在今云南易门县城北。《清一统志·云南府》: 智勇山 “在易门县治北。土人名娘当山。《滇志》: 旧名戈晟智桶山”。

  • 右翼前旗

    ①又称西路右翼前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额尔德讷。②又称东路右翼前旗。清康熙三十年(169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南

  • 柏海

    一作柏梁。指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鄂陵湖的总称。《旧唐书·吐蕃传》: 贞观十五年 (64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弃宗) 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

  • 狼山设治局

    1942年由临河县析置,属绥远省。治所在永安堡 (今内蒙古临河市北狼山镇)。1944年改为狼山县。1942年由临河县北部析置,治永安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1944年升县,隶绥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