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箕山

箕山

①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行唐县: 箕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以峰形若箕而名”。

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元和志》 卷13辽山县: “箕山,在县东四十五里。” 唐武德八年 (625)改辽州为箕州,因箕山为名。

③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约四十里。《清一统志·解州》: 箕山 “在平陆县东北,接夏县界。山形如箕。相传即许由隐处”。

④亦作覆舟山、潍山、箕屋山。即今山东莒县东北一百里五山。《水经·沭水注》: 箕山之水 “东出诸县西箕山……其水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⑤亦名��山。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五十里香山。《隋书· 地理志》: 北海郡都昌县下作“箕山”。

⑥即今山东鄄城县东北三十里箕山。《方舆纪要》卷34濮州 “历山” 条下: 箕山 “在州东五里。俗讹为许由辞位避居处”。

⑦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孟子·万章》: “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史记· 伯夷列传》: “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太史公曰: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后世遂以 “箕山之志” 为隐居不仕的代称。按许由隐居之箕山,又有在今山西和顺县东和河南范县西南等说。

⑧亦名鸡山、金鸡山。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清嘉庆初,白莲教罗其清据此。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嘉庆三年 (1798),冉文俦“走就罗其清于箕山……德楞泰已尽破箕山”。即此。


(1)在河北省行唐县中部、郜河西岸。以山形如箕,故名。海拔266.8米。植被覆盖主要是茅草、灌木。据《行唐新志》载:“许由,帝尧欲禅位不受,遂逃去隐于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2)又称许由山。在河南省登封市南。山上平如簸箕,故名箕山;又因远望如枕头,俗称枕头山。相传尧时许由、巢父曾隐居于此。尧让天下于许,许坚辞不受,洗耳于颍滨。时巢父牵牛来饮,知其故,嫌水污牛口,又牵牛至上游。今山上有许由墓、庙,山下有巢父墓、洗耳泉、饮牛坑、挂瓢崖等遗迹。


猜你喜欢

  • 离狐县

    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元和志》 卷11曹州南华县: “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东汉属济阴郡。东晋侨治单父县 (今山东单县南一里)。北魏徙治今菏

  • 红岩村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小龙坎东八里,嘉陵江南岸。1939—1946年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周恩来、董必武等在此工作,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住此。1961年定为全国

  • 郎中县

    南朝梁置,为梁安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息县东北。隋大业初废。

  • 阳湖

    故址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五十里,与无锡市分界处。《寰宇记》卷92无锡县:阳湖“在晋陵、无锡两县界。在州东六十四里,东南入太湖,二县中分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阳湖“以近阳山而名。湖东西八里

  • 博尔多站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长青村。《清一统志 ·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拉哈站,入墨尔根城界,又六十五里至博尔多站。” 光绪二十年 (1894) 布特哈副都统移驻于

  • 吉多铺

    即今湖南花垣县南五十七里吉卫镇。旧为永绥厅治。光绪《湖南通志》卷1永绥厅图:西南有吉多铺。

  • 移风山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移风山 “梅山瑶人于此从化,名取移风易俗之义”。

  • 天德山

    在今河北宣化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天德山在“司西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宣化府三》:天德山“叠嶂层峦,胜致不一,夕阳时更觉烟霞绚烂”。

  • 新建县

    ①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北龚坊乡大垄村。南朝梁改属巴山郡。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废。②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市境。隋开皇时废。③南朝梁

  • 毕镇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的简称。或作毕七沁。蒙古语意为写字的人或文书。清范昭逵《从西纪略》载:“毕七沁,犹华言能书者。传言,元太后命汉官写经,年久不归,安土于此。今人毕其后。蒙古以物名地,率多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