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兴安岭
一作大兴安岭,今作外兴安岭。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石大兴安岭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段边界。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被划入俄国境内。
古山名。又作外兴安岭。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此山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东段边界。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被划入沙俄境内。
一作大兴安岭,今作外兴安岭。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石大兴安岭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东段边界。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被划入俄国境内。
古山名。又作外兴安岭。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此山和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东段边界。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被划入沙俄境内。
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清一统志 ·绛州》: 胡村堡 “在垣曲县 (治古城镇) 东十里。……明嘉靖中筑”。
①黄河支流。在今山西垣曲县东。源于山西绛县东南教山,南流至垣曲古城附近入黄河。《山海经·北次三经》: “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
①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西安州置,治所在五原县 (今陕西定边县)。《元和志》 卷4盐州: “以其北有盐池,故名。” 隋大业三年 (607)改为盐川郡。唐初复名盐州。天宝元年 (742) 改名五原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
①即今河北昌黎县南饮马河。源出卢龙县溪谷中,南流径昌黎县大蒲河入海。民国 《昌黎县志》卷2: “蒲河,县东南二十五里,即蒲泊也。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夹莲峰、樵夫诸山而下,经惠民场东西入海。”②即今内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故名。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于此。今寺为清同治年间建。鉴真为扬州人,东渡日本传教,将
即今江西瑞金市东北十五里仰山排。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0:瑞金县东北有仰山排。
唐龙纪元年 (889) 置,治所在楼烦县 (今山西娄烦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东南部。北宋咸平五年 (1002) 移治静乐县 (今静乐县),熙宁三年 (1070) 废,十年 (1077) 复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后汉书·西南夷传》 邛都县:“地陷为汙池,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南大团镇。明隆庆二年(1568)该地区盐业兴盛,以“团”为单位划分区界,此地为第一团。俗呼头团。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一团镇即大团镇,邑南二十四里。”在上海市南汇区南部。面积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