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益州都督府

益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 (618) 置益州总管府,治所在益州 (今四川成都市)。三年 (620) 改置西南道行台。九年 (626) 改置益州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及巂、南宁、会三州都督府。贞观十年 (636) 督益、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州并茂、巂二都督府。龙朔初升为大都督府。天宝元年 (742) 督剑南三十八郡。至德二年 (757) 后,分为剑南东、西川二节度。


唐都督府之一。武德元年(618年)于益州置总管府,三年罢总管府,置西南道行台,九年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并督嶲、南宁、会三州都督府。贞观十年(636年)督益、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州并茂、嶲两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督剑南三十八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江油市以南,沱江以西,大雪山以东和云南北半部地区。


猜你喜欢

  • 东门山

    ①即天门山。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东门岛。《乾道四明图经》卷6象山县:东门山“即《汉书·地理志》 所谓天门山也”。《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东门山“其状若门,下有横石如阙”。②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

  • 临闾县

    北宋宣和四年 (1122) 改石城县置,属平州。治所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金复名石城县。古县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石城县置,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东北,属滦州。寻地入金,复名石城县。

  • 陵溪关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陵溪关在 “府东九十里”。

  • 双溪口

    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溪口。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1)古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溪口。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2)集镇名。在浙江省缙云县东部。

  • 寿南县

    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寿光县南部析置,治屯田(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屯田)。1949年徙治寒桥(今寿光市东寒桥镇)。1953年撤销,并入寿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寿光县南部析置,治今寿光

  • 颍州驿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门外。明正德 《颍州志》 卷2: 颍州驿“旧驿在三里湾,洪武中河水沦决徙今所”。

  • 调埠寨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 “又西有川江寨、陇村寨、调埠寨、珠场寨,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

  • 庐山会议旧址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东谷,牯岭镇西南三里。原为庐山传习学舍的会议礼堂,又称庐山大礼堂。1935年动工修建,1937年竣工。是蒋介石在庐山训练军政骨干的主要活动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庐山人民剧院

  • 蓼角咀

    即料角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旧为大江入海之冲。《方舆纪要》 卷 23 海门县: 料角咀,“ 《江防考》: 北岸东起蓼角咀大河口,以及吕四、卢家等场,沿于杨树港、海门县里河镇,以达于通州,此海门县之南

  • 竹敦城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