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川郡
即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前蜀仍为昭武军,后唐平蜀,改郡曰益川,后蜀因之,皇朝平蜀改昭武军为宁武军。”
即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舆地纪胜》 卷184利州: “前蜀仍为昭武军,后唐平蜀,改郡曰益川,后蜀因之,皇朝平蜀改昭武军为宁武军。”
即今故宫。在今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皇宫。《明史·地理志》: “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名紫禁城。” 其南正门名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武官村,为殷墟组成部分。在其处发现商代后期大型奴隶主贵族墓葬。
在今浙江富阳市东鹳山山腰。前临风景如画的富春江,依山面水,为登眺胜处。楼建于清同治年间,1962年改建为混凝土结构。
即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县治。《寰宇记》卷11汝阳县: “悬瓠城亦名悬壶城。”即“悬瓠城”。
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名。《梁书·侯景传》:侯景“悉逼百姓及军士家累入台城内”。后梁武帝饿死于此。今习称鸡鸣寺北
亦名清强店。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宋史·王继恩传》: 淳化五年 (994),镇压李顺义军,继恩攻占研石砦,“逐北过青强岭,平剑州”。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正统三年 (1438) 改属贵州都司。成化中徙安顺州治普定卫城。清康熙十一年(1672) 改为普定县。明洪武年间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属
又名豆子。 在今天津市东南咸水沽镇。《方舆纪要》 卷13静海县: 咸水沽 “在天津卫东六十里, 即古豆子也。 《括地志》: 自勃海至平原,其间滨海煮盐之处,土人多谓之豆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元和志》 卷30大乡县: “陋城,在县 (治今永顺县东南志司城) 东南六十七里。汉横海将军韩说所筑。”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二十八年(1395)废。建文四年(1402)复置,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二十八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