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鹤山

白鹤山

①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寰宇记》卷98临海县:白鹤山“在县东二十里。上有深湖,中有磐石,前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乱”。

②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二十六里。《寰宇记》卷94引《吴兴记》云:“昔乌程人姚紾化为白鹤,游于此山, 因名。”

③在今福建宁德市西。明嘉靖《福宁州志》卷2山川宁德县:白鹤峰“在一都,县西一里。《旧志》云,始因仙鹤来集得名”。《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宁德县:白鹤山在“县西一里,俗名西山,秀拔千仞,南连飞鸾诸山,北接莲花诸峰”。

④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里,与巴丘山对峙。《方舆胜览》卷29岳州:白鹤山“在巴陵县。山之南有两池,池潜巨蟒”。

⑤一名白鹤岭。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白鹤山,“《旧经》云,山南接九疑,北连衡岳,数峰卓峙,岩壑幽深,郡境名山也”。

⑥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三里。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为蒲江县人, 自号白鹤山人,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传世。《宋史·魏了翁传》:“筑室白鹤山下。”即此。

⑦亦名鹤山、四明山、群羊山。在今四川邛崃市西。《方舆胜览》卷56邛州:白鹤山“在城西八里,常璩曰:临邛名山曰四明,亦曰群羊,即今白鹤也。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弟子即其处为白鹤台”。


在四川省邛崃市区西侧。岷江支流南河绕流。历来为佛教丛林,翠屏阁与西岩寺,唐、宋已闻名。有鹤林寺(曾称白鹤寺)、幽居寺、漏米洞、仙人洞、点易洞等。漏米洞昔为小庙,今存庙后山岩内乳白色坐像。峰顶有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古塔,六角九层,高17.89米。山间洞壑幽深,林木茂盛。历为避暑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黄塘镇

    ①亦作皇塘镇。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皇塘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丹阳县图: 东南有黄塘。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丹阳县东南有 “黄塘镇”。②在今广东始兴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02始兴县

  • 乌铁岩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乌铁岩“在县东二里。其第二峰尤陡峻。元末居民多避乱于此”。

  • 九洲河

    在今江西定南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定南县:九洲河在“县(治今老城镇)东北百里。会高砂、横江、下历、杨梅诸水,流入广东龙川县境。中有廉子、曲滩、鹅叫三滩。滨河有猪婆岩。皆峻险”。

  • 施阳县

    ①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境。八年 (634) 废入江安县。②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纳州。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天宝元年 (742) 属都宁郡,乾元元年 (

  • 忠路安抚司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忠路宣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二十三的 (1390) 废。永乐五年 (1407) 复置,属施南宣抚司。清初改为忠路土司。明洪武四年(1371

  • 百官镇

    即今浙江上虞市治百官镇。《水经·渐江水注》 引《晋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秦至唐长庆二年(822)及1954年至1992年为上虞县治。在浙江省上虞市中部、曹

  • 营陵县

    西汉置,为北海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东汉属北海国。晋属东莞郡,后属高密郡。北齐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为北海郡治。北齐省。

  • 钱湖门

    又称清平门。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云居山一带。

  • 武德郡

    东魏天平元年 (534) 析河内郡置,治所在州县 (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辖境相当今河南温县、武陟二县地。东魏、北齐、北周属怀州。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初析河内郡置,治州县(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属

  • 万工堰

    ①亦名官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南十七里蒲阳河上。《元史·河渠志三》:“外江东至崇宁,亦为万工堰。堰之支流自北而东为三十六洞,过清白江堰,东入于彭、汉之间。”《明史·河渠志》:天顺二年(1458),“修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