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寺
在今四川泸县北六十里福集镇南玉蟾山。《明史·猛如虎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义军攻占泸州,明监军万元吉“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即此。
在今四川泸县北六十里福集镇南玉蟾山。《明史·猛如虎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义军攻占泸州,明监军万元吉“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即此。
亦名蓝关。北周建德二年 (573) 改清泥关名,在今陕西蓝田县,隋大业元年 (605) 移置故峣关 (今陕西商州市西北)。又称蓝关。北周建德二年(573年)以青泥关改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隋大业元年(
西周方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逸周书·王会》:“北唐以闾。”孔晁注:“北唐,戎之在西北者。”《穆天子传》注引《竹书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献一骊马是生騄耳。”即此。即商代唐国,西周称北唐。在今山西
本名黄亭镇。即今福建武夷山市南七十里兴田镇。清置兴田驿于此。
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后汉书·仇览传》:“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 即此。
唐置,属演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后废。
即鱼陂。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公子比为王,公子黑肱为令尹, 次于鱼陂”。杜注:“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水经·沔水注》:“(竟陵)城旁有甘鱼陂。”
在今江西高安县西。《舆地纪胜》卷27瑞州:凤岭山,“《方舆记》云,在上高县西七(十)里。唐靖州应刺史率邑人归附,百姓康宁,数年之中凤凰见山”。《清一统志·瑞州府》:凤岭山“在高安县西七十里。岭势峻拔,
1919年改布尔津河设治局置,属新疆阿山道。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以濒于布尔津河而名。1930年属阿山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山西南麓。属阿勒泰地区。面积 10728 平方
又作伯阳谷。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晋书·乞伏乾归载记》:东晋义熙七年(411),“又攻克(姚)兴别将姚龙于伯阳堡”。即此。《水经·渭水注》:“(伯阳谷)水出刑马之山伯阳谷。”北魏置伯阳县。即今甘肃
即今山西隰县西北罗镇堡。《清一统志·隰州》 “义泉镇” 条下: “ (州) 西五十里有罗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