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州市

温州市

1949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永嘉县析置,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


简称瓯。在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面积1.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082平方千米)。人口742.3万(市辖区134.6万)。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代管瑞安、乐清2市。市人民政府驻鹿城区。东汉置永宁县,治今温州市,属会稽郡。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隋改永宁为永嘉,废郡,县属处州(后改括州)。唐上元二年(675年)于此置温州,《太平寰宇记》:温州“以温峤岭为名。”《寰宇通志》温州府:“以其地自温峤以南恒温少寒,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温州。南宋升瑞安府,元改温州路,明、清复为温州府。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置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城区设温州省辖市(地级),并设温州专区(1970年地区)。1958年永嘉县迁上塘镇。1981年温州地区撤销,所属永嘉、平阳、泰顺、乐清、瑞安、文成、洞头七县并入温州市;设立瓯海、苍南二县。1987年瑞安县改市,1992年瓯海县改区,1993年乐清县改市。地处浙南中山区东部、沿海丘陵平原区南部。西部多山,有括苍、雁荡、洞宫等山脉。东部、中部为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沿海多岛屿。海岸线长350千米,富航运、渔盐和垦殖之利。西部、南部山区及丘陵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用材林有松、杉、柏、栎等,经济林有乌桕、油桐、笋竹、黑荆树等,并产中药材。属中温带湿润气候。瓯江以南的东半部具南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为浙江省惟一能生长榕树、荔枝、龙眼、橄榄等热带林木的区域。农产有稻、油菜籽、小麦、甘蔗、黄麻、甘薯、玉米、茶叶等。水产养殖和奶牛、家禽等饲养业发达。工业分布在沿海瓯江、鳌江、飞云江河口地带,以鹿城、乐清、瑞安等较为发达。龙湾辟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农业新技术开发区、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东海石油温州基地。沿海各县乡镇企业飞速发展,自成格局。织席为传统家庭副业,温州草席向为席中上品。工艺美术品制作历史悠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瓯塑、瓯绣著名。温州机场辟有33条航线,可达全国各主要城市。沿海有至上海、宁波、舟山等航线。寿温、杭温公路,杭温高速公路和金温铁路终点,并有公路通各市、县和福建省。为浙、闽之际重要孔道。东部平原区内河航运发达。乌岩岭原始森林栖有白鹇、黄腹角雉等珍贵动物和白杠木荷、华南樟、红楠等稀有植物,辟有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有雁荡山、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及南麂列岛贝藻类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木禾县

    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东汉废。

  • 氐置水

    即今甘肃敦煌市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党河。《汉书·地理志》 龙勒县:“氐置水出南羌中,东北入泽,溉民田。”

  • 岔路河

    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为饮马河上源。《清史稿·地理志》 吉林府:“西南驿马河,即伊勒们, 自磐石缘界合岔路河。”

  • 大小凉山

    指今四川西南部大凉山、小凉山。《清史稿·刘秉璋传》:“督蜀八年,历平万县,茂县、川北、秀山土寇,其大小凉山、拉木浪、赡对各夷畔。”

  • 宁安汛

    在今云南临沧县东南百余里宁安村。清时有千总把总驻防。

  • 曲先卫

    明洪武初置,属西宁卫,为羁縻卫。治所在阿真(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东南),后并入安定卫。永乐四年(1406)复置,移治药王滩(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东油泉子附近)。正德七年(1512)废。又作

  • 胜备江

    在今云南永平县东北百里。《方舆纪要》卷118永平县: 胜备江“出罗武山,引流而东南,合九渡、双桥二河,至蒙化府合样备江”。

  • 平凉府

    金置,治所在平凉县(今甘肃平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华亭、崇信及宁夏泾源县地。元属巩昌路。明洪武初属陕西布政使司。辖境扩大,东至甘肃泾川、镇原,西至庄浪、静宁,兼有宁夏同心县以南地。清属甘肃省。1

  • 凤凰台

    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宋书·符瑞志》:元嘉十四年(437),“大鸟二集秣陵民王��园中李树上,大如孔雀,头足小高,毛羽鲜明,文采五色……改鸟所集永昌里曰凤皇里”。宋《景

  • 丹兴县

    东汉建安六年(201)置,属巴东属国都尉。治所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丹兴县“出名丹”。三国蜀汉后废。古县名。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刘璋置。治今重庆市黔江区,隶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