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泰州

泰州

①北魏延和元年 (432) 改雍州置,治所在蒲坂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五里蒲州镇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万荣、临猗等市县地。太和中废。东魏天平中复置。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为蒲州。

②唐武德元年 (618) 改汾阴郡置,治所在汾阴县 (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津、万荣等县地。二年 (619) 移治龙门县 (今山西河津市西),贞观十七年 (643) 废。

③唐贞观七年 (633) 改燕州置,治所在宁风县 (今广西藤县西北太平镇)。八年 (634) 复改为燕州。

④五代唐天成三年 (928) 置,治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后废。

⑤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置,治所在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舆地纪胜》 卷40泰州: “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 辖境相当今江苏泰州、姜堰、如皋、泰兴、兴化等市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为泰州路,二十一年 (1284) 复为泰州,属扬州路。辖境缩小。明洪武初省海陵县入州,属扬州府。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泰县。

⑥辽置,属延庆宫。治所在乐康县 (今吉林洮南市东北洮儿河北岸城四家子村)。辖境相当今吉林洮南、白城二市,镇赉县及黑龙江泰来县地。金承安三年 (1198) 移治长春县 (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塔虎村)。元改为泰宁路。


(1)北魏延和元年(432年)置,治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万荣、临猗、永济等县市地。太和中省。东魏天平初复置。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改为蒲州。(2)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汾阴郡置,治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二年徙治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辖境相当今万荣、河津等县市地。贞观十七年(643年)省。(3)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置,治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泰州、泰兴、盐城、兴化、如皋等地。南宋以后辖境缩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泰州路,二十一年复改为州。属扬州路。元末迁治新城(今泰州市北)。明初还旧治。洪武初以州治海陵县省入。属扬州府。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泰县。(4)辽置,治乐康县(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城四家子,一说今黑龙江泰来县西北塔子城)。属上京道。辖境约当今吉林省洮南市、白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南部地。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省。承安三年(1198年)复置,移治长春县(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北塔虎城)。金末废。


猜你喜欢

  • 七门山

    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云雾山”条下:“又七门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山滨大溪下,有石洞如门者七,即七门堰之上源也。”

  • 杏坛

    在今山东曲阜市孔庙殿前,即孔子教授堂之遗址。《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司马彪注:杏坛,“泽中高处也”。汉明帝幸宅,尝御此,后世因以为殿。宋天圣间,移大殿于后。讲堂旧址不欲拆

  • 息风山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息风山 “在感恩县东一十里。山下有巨穴,深不可测。每飓风作,黎人祷之则止”。《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谓息风山 “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

  • 蒲领侯国

    西汉元朔三年 (前126) 封广川惠王子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北十里。后国除为县。始元六年 (前81) 复封清河纲王子禄为侯国,属勃海郡。东汉废。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广川惠

  • 大座堡

    明置,属宣化县。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三官堡”条下:大座堡“在府东北三十里。防宾州武缘诸山寇”。

  • 商颜

    又作商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二十余里。《史记·河渠书》: “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冯翊县 “有洛水商原。商原,所谓商颜”。又作商原。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史记·河渠书》:

  • 宜黄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分临汝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地当宜黄水侧,故名。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五年 (622)复置,属抚州。八年 (625) 又废。北宋开宝三年 (97

  • 滚河

    亦作衮河。即今湖北枣阳市南白水河、滚河。《清一统志·襄阳府一》: 白水 “源出襄阳县东六十里大阜山,西南流名滚河,至襄阳县界,西流入白河”。旧称昆河,后讹称今名。唐白河支流。在湖北省中北部。源于随州市

  • 邳州卫

    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属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清康熙十七年(1678)废。

  • 杏山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境。《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杏山“在卫西南四十里。今有杏山驿”。②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里杏山。《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杏山“上多杏木”。③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