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道
1914年由豫西道改置,属河南省。治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以北,巩义、登封、郏县、平顶山、鲁山等市县以西黄河南岸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豫西道改名,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属河南省。辖洛阳、陕县、偃师、巩县、孟津、宜阳、登封、洛宁、新安、渑池、嵩县、灵宝、阌乡、卢氏、临汝、鲁山、郏县、宝丰、伊阳等县。辖区约当今河南省伏牛山、外方山以北,巩义、登封、汝州、郏县、平顶山、鲁山等市县以西黄河南岸地区。1927年废。
1914年由豫西道改置,属河南省。治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以北,巩义、登封、郏县、平顶山、鲁山等市县以西黄河南岸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豫西道改名,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属河南省。辖洛阳、陕县、偃师、巩县、孟津、宜阳、登封、洛宁、新安、渑池、嵩县、灵宝、阌乡、卢氏、临汝、鲁山、郏县、宝丰、伊阳等县。辖区约当今河南省伏牛山、外方山以北,巩义、登封、汝州、郏县、平顶山、鲁山等市县以西黄河南岸地区。1927年废。
在今四川南川县南。《方舆纪要》 卷69南川县: 鹿洞堡在 “县南四十里”。
一名皮思海。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寰宇记》卷131汉阳县:刀环河“以河形弯曲,像刀环”。《方舆纪要》卷76汉阳府“太白湖”条下:“府西南五十里有刀环湖,以形似名也。”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二》:山塘驿“有集。旧有驿丞。今裁”。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五老峰下。《舆地纪胜》 卷25南康军: 青牛谷,“ 《浔阳记》 云,青牛谷在五老峰下,相传云老君阳见之所。唐杨衡诗云,随云步入青牛谷,青牛道士留我宿”。
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越绝书》卷8:“射卒陈音死,葬民西,故曰陈音山。”
五代方镇名。后晋改永平军置,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后汉改为永兴军。五代方镇名。五代晋置,治京兆府(治今陕西西安市)。领京兆府、棣州。汉改名永兴军。
即今巴基斯坦之印度河。《元朝秘史》卷11:“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勒丁并篾力克王,追过申河,直至欣都思种地面。”
北宋置,属安丰县。即今安徽寿县西南一百余里,淠河东岸隐贤镇。因唐人董邰南隐居于此得名。在安徽省寿县西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隐贤集,人口3000。因唐人董邵南举进士,不得志,隐
指今吉林桦甸市一带地。清同治、光绪间山东人韩显忠在夹皮沟挖金,聚众数万,占据附近之地,形成独立王国,故绰号边外,称所占之地曰韩边外。民国魏声龢 《鸡林旧闻录》: “韩边外: 韩籍山东,富才略。当前清同
在今安徽歙县东南十二里练江上。《新唐书·地理志》 歙县:“东南十二里有吕公滩,本车轮滩,湍悍善覆舟,刺史吕季重以俸募工凿之,遂成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