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布寺
一作磋布寺。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南宋淳熙十四年 (1187) 由喇嘛教噶举派 (白教)噶玛支系 (简称噶玛噶举派) 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主持兴建。寺主噶玛巴 ( 《明史》 作哈立麻) 活佛曾受明朝 “如来大宝法王” 封号,为当时喇嘛教噶玛噶举派的领袖人物。17世纪中叶格鲁派 (黄教)得势后,噶玛噶举派实力受挫,寺内有格鲁派僧官一人常驻,以示监督。寺内保存明代以来文物甚多。
一作磋布寺。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西。南宋淳熙十四年 (1187) 由喇嘛教噶举派 (白教)噶玛支系 (简称噶玛噶举派) 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主持兴建。寺主噶玛巴 ( 《明史》 作哈立麻) 活佛曾受明朝 “如来大宝法王” 封号,为当时喇嘛教噶玛噶举派的领袖人物。17世纪中叶格鲁派 (黄教)得势后,噶玛噶举派实力受挫,寺内有格鲁派僧官一人常驻,以示监督。寺内保存明代以来文物甚多。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隰县。《史记· 魏世家》: 魏景湣王五年 (前238),“秦拔我垣、蒲阳、衍”。《正义》: “在蒲水之北,故曰蒲阳。”古邑名。又作蒲子。战国魏邑,因在蒲水之阳,故名。在今山西省隰县西
即东曹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1:劫布咀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新唐书·西域传》:东曹国又名“劫布咀那”。
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境。十三年 (639) 废入江安县。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赤南县置,治青鹤观 (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后迁盐场坝 (今镇巴县南盐场坝)。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革命根据地设。1934年初由赤南县改名。1935年红军北上
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一百二十里独石口北北栅子。为边门大口。明宣德中移开平卫于独石口,而口外多伦诺尔、开平城、土城子、张家口等均系独石分营防守,此口专司启闭,是与俄、蒙商贸要孔。区片名。在江苏省无锡市区中部
即乌兰布拉克。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九十里西乌兰不浪乡。民国 《绥远通志稿》 卷2: 武川县第七区设在乌兰不浪。
清建,即今吉林通化市至临江市之道路。《清史稿·地理志》 临江县: “初,县西北接通化,山路险绝。光绪三十四年改修,自林子头越老爷岭,历三道阳岔达县治,铲山梁溪,长百二十余里,通车马,名荡平岭道。”
唐贞元初建,属黎州。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大渡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廓清城。《寰宇记》 卷77黎州: “西至廓清县(城) 一百八十里,其城西临大渡河,河西则生羌蛮界。”唐贞元中置,
①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533) 改东徐州置,治所在下邳县 (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东魏武定八年 (550) 复名东徐州。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550) 分荆州置,治所武陵郡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
清光绪十四年(1888)改防城巡司置,属钦州。治所即今广西防城港市。民国初属广东钦廉道。1928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划归广西省。1959年裁入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移治防城,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