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Plus>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楚州

楚州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北徐州置,治所在燕县 (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以东,女山湖以西和池河以北地区。北齐改为西楚州。

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550) 改巴郡置,治所在垫江县 (今四川重庆市)。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53重庆府: “楚州,以地邻乎楚” 而名。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 (557) 复改为楚州,治所在巴县 (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以南,江津以东,涪陵以西地区。隋开皇元年 (581) 改为渝州。

③南朝梁置,治楚城 (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东魏改为西楚州。

④即僰州。治所在隆阳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

⑤隋开皇元年 (581) 置,治所在寿张县 (后改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十二年 (592) 移治山阳县 (今江苏淮安市)。大业初废。唐武德八年(625) 改东楚州复置,仍治山阳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淮安、淮阴、宝应、建湖、金湖、洪泽等县市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淮阴郡,乾元元年 (758)复名楚州。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为淮安军。


(1)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徐州置,治燕县(今凤阳县东北临淮关)。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瓦埠湖以东及女山湖、池河流域地区。北齐文宣帝改为西楚州。(2)南朝梁太清四年(550年)置,治垫江县(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及璧山、永川、江津、南川、长寿等市县。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复改楚州。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名渝州。(3)隋开皇元年(581年)置。治寿张县(后改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十二年移治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大业初废。唐武德八年(625年)又改东楚州置。仍治山阳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盱眙县以东,宝应县、盐城市以北地区。天宝、至德时曾改为淮阴郡。北宋属淮南东路。辖境略有缩小。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改为淮安军。


猜你喜欢

  • 靖川堡

    北宋元符二年 (1099) 置,属晋宁军。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后废。

  • 皋舟隘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一带长江滨。《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 秋,“楚子为庸浦之役故,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人不出而还。子囊殿,以吴为不能而弗儆。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楚人不能相救,吴人败之,

  • 着泥寨

    明置,属洮州卫。即今甘肃卓尼县。

  • 乌沙夹汛

    即今安徽贵池市西长江南岸乌沙镇。清光绪《贵池县志》卷6:乌沙夹镇,“《采访册》:在城西三十里”。

  • 四十八盘山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四十八盘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山径崎岖,登陟甚艰,行者凡四十八盘,其险始尽。因名”。

  • 归乡

    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汉书·地理志》南郡秭归县:“归乡,故归国。”

  • 司盐城

    即今山西运城市。《史记·秦本纪》:秦昭王十一年(前296),“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 至盐氏而还”。《正义》引《括地志》:“盐故城一名司盐城, 在蒲州安邑县。”即此。

  • 永茂陵

    南宋宁宗赵扩陵墓。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

  • 袁口镇

    即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四十五里袁口乡。《清 一统志·兖州府二》: 袁家口在 “袁家口闸旁。本朝设守备驻此”。

  • 贵州驿

    在今贵州贵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贵州驿 “在府城北”。